正文

一 联名举报(2)

地产魅影 作者:刘宏伟


和姚西月的见面让乔柳杉生出了新的疑惑。为什么姚西月会准确说出那钱放在哪里,就好像那钱是她亲手放在父亲书房里似的。乐逍遥的死亡为什么会让她如此神情恍惚,就好像她早已预知了乐逍遥的归宿。这一切都太扑朔迷离了,也许只有打开那个证据U盘才能破解所有的迷团。最要命的是,若是再解不开迷团,下一个死于车祸的人就该轮到她乔柳杉了。她在父亲书房里四处察看,拉开父亲书桌的每一个抽屉仔细翻找,试图发现自己忽略了什么。最后,她在一个抽屉里翻出了一样东西。

这是一个鼓囊囊的大信袋,里面全都是举报信,言辞激烈地抨击海川市委书记乔亚卿在海川长尾新区建设中霸道专制,为了个人出政绩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更有中饱私囊和营私舞弊的嫌疑。如果不是乔亚卿的所谓"长尾新政",长尾农民还会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安宁生活,是乔亚卿毁了他们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田园梦。举报信有众多村民的联名,一致反对市委书记乔亚卿强行征地。众村民最后写道,他们已经组织了一个够规模的上访团,将择时开赴北京。

乔柳杉立刻上网搜索。有关"长尾新区"的报道很多,也都提到了开发初期"村民联名状告市委书记"一事。但是记者们写到后来就都写成了功德篇、成就篇,称之为"地方政府进行城市运作的成功模式"--正是由于长尾新区沿着海岸线扩展,既避免了过多占用耕地,又避免了老城区发展上的提襟见肘。更由于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除了获得拆迁补偿费,还无偿获得一定面积的商业建筑,或是出租,或是自己经营,因而便有了稳定而持续的收入保障,以一种体面而有尊严的方式"进了城"。记者们将之称为"乔亚卿新政"。溯其源头,此说法出自一篇新华社发的大块头通稿。再看记者署名,乔柳杉惊愕了。

这位署名苏菱歌的新华社记者提到长尾一个名叫前庐的村落,说当初联名举报市委书记乔亚卿的村民大多出自这个村子。乔柳杉再次惊愕!十岁时她跟父亲去过前庐。父亲一进村就如鱼得水般地兴奋,他能叫出大多数老人的大号和大多数中年人的小名,他们也能叫出父亲的小名。多年前父亲所在工程团为修筑海岸工事进驻前庐村,人人都知道团部有个名叫小狗子的小通讯兵。那天,当年的小狗子拉着乔柳杉说,快给木匠大爷磕头!乔柳杉磕完头后得知,当年父亲因工程历险身负重伤流血过多,就是输了木匠大爷的血才活下来的。

如今的前庐早已不是个村落而是条大街了。楼群从低向高层层排列上去,恍若耕作精细的片片梯田。海景小区名符其实,,一律依山面海,一律红顶白墙。不知道的人会当成是豪宅别墅,只有楼前摆放着的农具,方能看出农民进城的影子。木匠大爷已经风烛残年,一听说是小狗子的女儿来了,混沌的双眼登时就闪出了毫光。可当乔柳杉提起前庐村民状告她父亲的那些举报信,木匠大爷立刻神情黯然,然后就开始嘟嘟囔囔地,反复说着耻辱二字,还又咳又喘。乔柳杉不敢再问,预感到这问题夺人性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