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70)双剑交锋(20)
“我真是第一个应邀上天安门城楼的美国人吗?”斯诺棕色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
“是的。是毛主席让我请你来的。你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啊。”周恩来热情地说。
斯诺情绪更加激动:“当年您安排我去见毛主席,采访红军,当时对西方新闻界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事。今天又让我上天安门!肯定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
这时,广播里响起了“东方红”乐曲,毛泽东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顿时,“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天。斯诺夫妇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向毛泽东走去。
“主席,您看谁来了。”周总理笑着对毛泽东说。毛泽东一眼就看出是斯诺。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他热情地和斯诺握手:“斯诺先生,老天保佑你,我们又见面了。”
“非常高兴见到您。您看起来比 5 年前年轻了,身体也更好了。”斯诺激动地说。
“马马虎虎。你身体还好吗?”毛泽东关切地问。“马马虎虎。来之前,我开过刀,现在好了。”斯诺回答说。 毛泽东仔细地看了看斯诺,关心他说:“你要注意,不要太累。” 斯诺点了一下头说:“对了,这话我必须听。”接着他高兴地告诉毛泽东:“我5天前才从保安回来。保安变化大极了。当年从延安到保安路上要走3天,这次才花了2个半小时。” “有一些变化。”说着,毛泽东若有所思地对斯诺说:“对了,你去年12 月给我的信收到了。”“他们说你写的书不好,我没有看,我看了摘要,没有什么不好。”
“我这次来中国后发现我写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一些观点不正确。”斯诺内疚地说。
毛泽东笑着摆了摆手说:“你当时怎么看就应该怎么写。今后也如此, 你怎么看就怎么写。不应该要求外国朋友的观点和我们完全一样。我们自己都不完全一样嘛!过去外交部有个极左派,闹得外交部可乱了,谁都管不了。英国代办处就是他们放火烧的。”
周恩来又向斯诺介绍林彪。斯诺向林彪问好,同时打量着这位被写进党章的“接班人”。
林彪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是斯诺始料未及的。1968年6月15日,斯诺在给朋友张歆海的一封信中曾认为:“从逻辑上说周恩来应当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从我们的视野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周恩来的威望与能力相比的人了。”(注16)
毛泽东一边同斯诺亲切交谈,一边伸出手,带着斯诺夫妇朝城楼前的栏杆走去。顿时,广场上沸腾起来,万首翘望,红旗翻滚,“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毛泽东也高举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斯诺看着这番情景,万分激动,眼眶也湿润了。
毛泽东请斯诺夫妇分别站在自己的两旁,摆好姿势,让记者拍照。
周恩来对第二天《人民日报》的版面作了精心安排。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上的照片发表在头版的显著位置。这张含蓄而饶有深义的照片,是中国为改善中美关系向美国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
毛泽东是要用这样一种方式,向美国总统暗示——中美关系要解冻了。
也是这张新闻照片打破了毛泽东与林彪肩并肩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文革”模式,第一次将副统帅“裁剪”在民众视线之外。
* 毛泽东再次与斯诺谈话,向美国发出了交往的信号;但是美国人却没有理解中国人投石问路的独特方式。
“我真是第一个应邀上天安门城楼的美国人吗?”斯诺棕色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
“是的。是毛主席让我请你来的。你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啊。”周恩来热情地说。
斯诺情绪更加激动:“当年您安排我去见毛主席,采访红军,当时对西方新闻界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事。今天又让我上天安门!肯定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
这时,广播里响起了“东方红”乐曲,毛泽东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顿时,“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天。斯诺夫妇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向毛泽东走去。
“主席,您看谁来了。”周总理笑着对毛泽东说。毛泽东一眼就看出是斯诺。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他热情地和斯诺握手:“斯诺先生,老天保佑你,我们又见面了。”
“非常高兴见到您。您看起来比 5 年前年轻了,身体也更好了。”斯诺激动地说。
“马马虎虎。你身体还好吗?”毛泽东关切地问。“马马虎虎。来之前,我开过刀,现在好了。”斯诺回答说。 毛泽东仔细地看了看斯诺,关心他说:“你要注意,不要太累。” 斯诺点了一下头说:“对了,这话我必须听。”接着他高兴地告诉毛泽东:“我5天前才从保安回来。保安变化大极了。当年从延安到保安路上要走3天,这次才花了2个半小时。” “有一些变化。”说着,毛泽东若有所思地对斯诺说:“对了,你去年12 月给我的信收到了。”“他们说你写的书不好,我没有看,我看了摘要,没有什么不好。”
“我这次来中国后发现我写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一些观点不正确。”斯诺内疚地说。
毛泽东笑着摆了摆手说:“你当时怎么看就应该怎么写。今后也如此, 你怎么看就怎么写。不应该要求外国朋友的观点和我们完全一样。我们自己都不完全一样嘛!过去外交部有个极左派,闹得外交部可乱了,谁都管不了。英国代办处就是他们放火烧的。”
周恩来又向斯诺介绍林彪。斯诺向林彪问好,同时打量着这位被写进党章的“接班人”。
林彪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是斯诺始料未及的。1968年6月15日,斯诺在给朋友张歆海的一封信中曾认为:“从逻辑上说周恩来应当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从我们的视野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周恩来的威望与能力相比的人了。”(注16)
毛泽东一边同斯诺亲切交谈,一边伸出手,带着斯诺夫妇朝城楼前的栏杆走去。顿时,广场上沸腾起来,万首翘望,红旗翻滚,“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毛泽东也高举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斯诺看着这番情景,万分激动,眼眶也湿润了。
毛泽东请斯诺夫妇分别站在自己的两旁,摆好姿势,让记者拍照。
周恩来对第二天《人民日报》的版面作了精心安排。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上的照片发表在头版的显著位置。这张含蓄而饶有深义的照片,是中国为改善中美关系向美国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
毛泽东是要用这样一种方式,向美国总统暗示——中美关系要解冻了。
也是这张新闻照片打破了毛泽东与林彪肩并肩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文革”模式,第一次将副统帅“裁剪”在民众视线之外。
* 毛泽东再次与斯诺谈话,向美国发出了交往的信号;但是美国人却没有理解中国人投石问路的独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