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71)亮出底牌(4)
谈话到最后,林彪一脸苦相,诉说自己身体诸多不适,不能出席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
周恩来感到很意外,许久没有说出话来。
林彪拒不出席会议。周恩来既焦急又无奈。
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由此转向,结束了“等待”。
——4月1日,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与林彪谈话情况,汇报时他尽量为林彪说些好话 ,但是林彪不回京参加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的事实却无法回避,尽管周恩来小心翼翼地选词择句说明林彪不来参会的理由。
周恩来汇报一结束,毛泽东一改先前对林彪下属所持比较温和的态度,横眉冷对在场一同听汇报的黄、吴、李、邱:“你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下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们自己了!” 所有在场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惊惧不已。(注5)
——4月11日,毛泽东又把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三人的检讨书与吴法宪、叶群重新写的自我批评材料一同批给政治局,建议政治局“作适当处理 ”。
毛泽东的容忍达到了极限。
——4月14日,毛泽东决定在1971年1月改组被林彪一伙控制的北京军区之后,再派人参加军委办事组。打破了由林彪亲信把持军委办事组的局面。并且决定中央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时,把黄永胜、吴法宪、叶群、邱会作、李作鹏的检讨及毛泽东相关的全部批语在会上散发给大家。
毛泽东的举措,陡然升高了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召开前的紧张气氛;那几个被毛泽东点名批评的同伙,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向林彪频频告急。
林彪依然躺在日光浴中迎着刺目的日光与窗外灿然的春意,苦思冥想......想到最后,终于横下一条心——硬顶到底,以求绝境逢生!
他一方面给黄永胜、吴法宪等人吃定心丸,要他们稳住;另一方面又不加掩饰地对调子越来越高的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公开表示不满。在毛泽东对周恩来就这次会议安排问题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同意”后,林彪一改以往毕恭毕敬的姿态,只是让秘书写上“完全同意主席批示和会议安排”,并公然注明“遵嘱代写”的字样。
到此为止,毛泽东与林彪 “正副统帅”不仅神离,貌也离了。
对林彪失望的同时,毛泽东却看到了美国传来的希望。他果断作出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在全国上下一片“批陈整风”批判声中,我国体育界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这还要从1971年3月27日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开幕说起。
按照惯例,比赛开幕那天,国际乒联要举行招待会。主人致词之后,大家就举着酒杯随意走动起来,这时几个热情奔放的美国选手与中国运动员相遇,他们兴奋地说:“啊,中国人,好久不见了。你们的球打得真好!”那时中美关系十分敏感,中国代表团领导立即将此情况向国内作了汇报。这毕竟是中美运动员之间的一次邂逅,一次礼遇,所以国内方面也没有什么反映。
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之后,中美两国选手在游玩中又碰到了一起。热情爽朗的美国青年笑着问:“听说你们已邀请我们的朋友(指加拿大队和英国队)访问你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啊?”
中国队负责人再一次向国内报告:“美国队希望访华。”
接着4月4日,美国男队第三号选手格伦·科恩为了能打好下面的比赛到训练馆练球,不想练完球走出体育馆时,竟然找不到自己来时乘坐的汽车。正在这时,一辆带有乒乓球锦标赛标志的大轿车开了过来,科恩情急生智,连连招手,轿车在他身边戛然停住,科恩赶紧跳上车,长吁了一口气。但当他抬头环顾时,不禁暗自吃惊,原来同车的全是中国人。于是他独自站在车门口,没有找位置坐下。
谈话到最后,林彪一脸苦相,诉说自己身体诸多不适,不能出席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
周恩来感到很意外,许久没有说出话来。
林彪拒不出席会议。周恩来既焦急又无奈。
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由此转向,结束了“等待”。
——4月1日,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与林彪谈话情况,汇报时他尽量为林彪说些好话 ,但是林彪不回京参加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的事实却无法回避,尽管周恩来小心翼翼地选词择句说明林彪不来参会的理由。
周恩来汇报一结束,毛泽东一改先前对林彪下属所持比较温和的态度,横眉冷对在场一同听汇报的黄、吴、李、邱:“你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下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们自己了!” 所有在场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惊惧不已。(注5)
——4月11日,毛泽东又把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三人的检讨书与吴法宪、叶群重新写的自我批评材料一同批给政治局,建议政治局“作适当处理 ”。
毛泽东的容忍达到了极限。
——4月14日,毛泽东决定在1971年1月改组被林彪一伙控制的北京军区之后,再派人参加军委办事组。打破了由林彪亲信把持军委办事组的局面。并且决定中央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时,把黄永胜、吴法宪、叶群、邱会作、李作鹏的检讨及毛泽东相关的全部批语在会上散发给大家。
毛泽东的举措,陡然升高了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召开前的紧张气氛;那几个被毛泽东点名批评的同伙,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向林彪频频告急。
林彪依然躺在日光浴中迎着刺目的日光与窗外灿然的春意,苦思冥想......想到最后,终于横下一条心——硬顶到底,以求绝境逢生!
他一方面给黄永胜、吴法宪等人吃定心丸,要他们稳住;另一方面又不加掩饰地对调子越来越高的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公开表示不满。在毛泽东对周恩来就这次会议安排问题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同意”后,林彪一改以往毕恭毕敬的姿态,只是让秘书写上“完全同意主席批示和会议安排”,并公然注明“遵嘱代写”的字样。
到此为止,毛泽东与林彪 “正副统帅”不仅神离,貌也离了。
对林彪失望的同时,毛泽东却看到了美国传来的希望。他果断作出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在全国上下一片“批陈整风”批判声中,我国体育界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这还要从1971年3月27日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开幕说起。
按照惯例,比赛开幕那天,国际乒联要举行招待会。主人致词之后,大家就举着酒杯随意走动起来,这时几个热情奔放的美国选手与中国运动员相遇,他们兴奋地说:“啊,中国人,好久不见了。你们的球打得真好!”那时中美关系十分敏感,中国代表团领导立即将此情况向国内作了汇报。这毕竟是中美运动员之间的一次邂逅,一次礼遇,所以国内方面也没有什么反映。
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之后,中美两国选手在游玩中又碰到了一起。热情爽朗的美国青年笑着问:“听说你们已邀请我们的朋友(指加拿大队和英国队)访问你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啊?”
中国队负责人再一次向国内报告:“美国队希望访华。”
接着4月4日,美国男队第三号选手格伦·科恩为了能打好下面的比赛到训练馆练球,不想练完球走出体育馆时,竟然找不到自己来时乘坐的汽车。正在这时,一辆带有乒乓球锦标赛标志的大轿车开了过来,科恩情急生智,连连招手,轿车在他身边戛然停住,科恩赶紧跳上车,长吁了一口气。但当他抬头环顾时,不禁暗自吃惊,原来同车的全是中国人。于是他独自站在车门口,没有找位置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