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玛之踪 7(1)

伏藏 作者:杨志军


香波王子和梅萨走向被藏语称为“葱灵朵活”的大经堂,警惕地观察着,没有发现护寺喇嘛,只有香客进进出出。

香波王子说:“塔尔寺大经堂最著名的是柱子、壁龛中千尊宗喀巴铜制镏金像、数以千计的孤本经卷、达赖和班禅的弘法宝座。‘授记指南’的制造者想把万玛活佛的踪迹留在这里而且希望被后来的有缘者发现,肯定不会忽视它们。”

说着,他们走进了大经堂。

千尊宗喀巴铜制镏金像和数以万计的孤本经卷锁在壁龛中,他们看得见摸不着,只能排除在外了。

梅萨说:“一般来说,掘藏者无法接近的地方,伏藏者是不会留下启示的。”

他们径直来到最里面富丽堂皇的达赖和班禅弘法宝座前,隔着防护栅栏瞅了半天,沮丧地摇摇头。

香波王子说:“现在就剩下柱子了。大经堂一共有一百六十八根柱子,其中六十根在墙内,每一根都是造诣很高的艺术品。”

他们一根一根地研究柱子顶端的雕刻和围裹柱子的蟠龙壁毯,顺便也看了看柱子之间一排排的禅座、五彩的条毯、集体颂经时的法器、烂然一片的栋梁、斗拱、藻井、佛教故事壁画以及悬挂着的帷幔、经绸、幡幢、伞盖、古代卷轴画等等,什么收获也没有。可以容纳三千喇嘛同时诵经的大经堂,这个被僧人称为参尼札仓、修习五明义理的显宗经院,毫无悬念地拒绝了他们。

梅萨说:“那就去‘夏达拉康’长寿殿,说不定我的根器比你好。”

他们走出大经堂,朝长寿殿走去。

梅萨问:“为什么要在塔尔寺建一座长寿殿?相对于人的长寿,佛教不是更重视无常、消亡和灭度吗?”

香波王子说:“这就是佛教世俗化、人性化的一个证明。长寿是极境,是世俗界的最高目标,怕死是一切生命的本能。佛教只有尊重人性和人的本能,才有可能扎根人间。以此类推,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藏传佛教会产生仓央嘉措和他的情歌。仓央嘉措代表爱情,爱情也是极境,是世俗界的理想目标。无爱是最可怕的,有恨是最痛苦的,一个有爱无恨的世界是宗教的,更是世俗的。这应该是仓央嘉措的逻辑,也是我之所以开启‘七度母之门’的原因。具体说,有爱加无恨,就相当于香波王子加梅萨,那就是整个世界,一半世俗,一半宗教,缺了是不好的。”

梅萨生气地说:“你说着说着就来劲,你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我,也尊重智美。”

“智美不在,我怎么尊重?”

“不管他在不在跟前,我都是属于他的。”

“你在欺骗你自己。”

“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长寿殿的由来。”

香波王子说:“你总让我走神。按照公认的说法,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康区理塘转世后,作为七世达赖喇嘛被迎请到青海塔尔寺供养。他告诉僧众,他上一辈子活了二十四岁,这一辈子要多活些年头,至少超过一倍。为实现七世达赖喇嘛的这个愿望,塔尔寺联络当地部落施主建起了长寿殿。建成后,九岁的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率领僧众举行隆重的开光法会,撒了许多吉祥花,所以信民们又叫它花儿寺。”

长寿殿环绕着硫璃砖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汉式建筑,雕饰精致,古趣盎然。院中的菩提树密叶繁花,飘散檀香的清芬。殿内主供释迦牟尼及其弟子迦叶、阿难,还有骑青狮子的文殊菩萨、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十六尊者和四大天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