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固执的想法一次又一次让他与同侪产生冲突,其中便包括他的死敌博格。扮演社会评论家的角色也确实让他成为荧幕上的常客,每当有哪位总裁被发现领取数十亿的“黄金降落伞”补偿金时,他总会受邀上节目发表评论。
布隆维斯特想象得到,当天晚上一定有某家报社在编辑室里开香槟庆祝。
关于记者该扮演的角色,爱莉卡与他看法一致。甚至当他们还在就读新闻学院时,便曾经半开玩笑地想象自己抱着这样的使命感创办杂志的情形。
布隆维斯特认为自己不可能找到比爱莉卡更好的老板了。她组织能力强,懂得以温情与信任让员工信服,同时也不畏冲突,必要时可以变得很强悍。最重要的是要决定下一期杂志的内容时,她总会有强烈直觉。她和布隆维斯特经常意见相左,也会作良性辩论,但他们对彼此都有不可动摇的信心,他们二人合作可说是天下无敌。他负责田野调查追新闻,而她则负责包装营销。
《千禧年》是他们共同创造的产物,但若非她找资金的本领一切便不可能实现。他们可说是劳动阶级男与上流社会女的漂亮组合。爱莉卡世代家产雄厚,她率先投入创业基金,然后说服父亲与各方友人为她的计划投资大笔金钱。
布隆维斯特经常好奇地想:爱莉卡为何将希望寄托于《千禧年》?没错,她是所有人之一,而且还是大股东,也是自己杂志社的总编辑,不但名号响亮,又能主导文章的发表,这是其他工作难以给予的特权。和布隆维斯特不同的是,她从新闻学校毕业后便专注于电视圈。她够强悍、上镜头,在竞争当中能坚持立场,同时也与公家机关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如果她继续干下去,必定能在某家电视台爬上主管的位子,薪水也会比她现在付给自己的高得多。
爱莉卡还说服了克里斯特入股。他是个爱出风头的同性恋名人,偶尔会与男友出现在报章上。大家开始对他感兴趣是在他与阿诺·马格努森同居之后。阿诺是皇家戏剧院的演员,因为在一出写实肥皂剧中扮演自己而声名大噪,此后克里斯特与阿诺便成了媒体宠儿。
三十六岁的克里斯特是个很受欢迎的专业摄影师兼设计师,让《千禧年》展现出现代风貌。他自己有间工作室,和《千禧年》办公室在同一层楼,每个月会花一星期为他们做平面设计。
《千禧年》里头包括两名全职员工、一名全职实习生和三名兼职人员。虽然不是赚大钱的生意,但还是能打平,发行量与广告业绩也持续稳定增长。如今,该杂志已经以诚实可靠的编辑风格闻名。
但现在情况很可能发生变化。布隆维斯特读着他和爱莉卡拟定的新闻稿,这篇稿子一送出便很快由TT通讯社转为电讯新闻,此时则已登上《瑞典晚报》的网站。
记者判刑确定宣布离开《千禧年》
【TT通讯社斯德哥尔摩报道】 据《千禧年》杂志总编辑兼主要股东爱莉卡·贝叶表示,记者麦可·布隆维斯特将离开杂志发行人的职位。
布隆维斯特是自愿离开《千禧年》。“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已让他心力交瘁,他需要一点时间休息。”贝叶如是说,未来她将接任发行人的工作。
《千禧年》于一九九年创刊,布隆维斯特是创始人之一。贝叶认为杂志社不会受到所谓“温纳斯壮事件”的后续效应影响。
下个月杂志会照常出刊,贝叶说。“麦可·布隆维斯特在杂志社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现在我们要翻开新的一页。”
贝叶表示她认为温纳斯壮事件是一连串不幸事件的结果。对汉斯艾瑞克·温纳斯壮造成伤害,她感到遗憾。目前无法联络访问到布隆维斯特。
“我实在生气。”新闻稿以电子邮件发出去时,爱莉卡说道:“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你是笨蛋,而我是趁机把你踢出去的混蛋。”
“至少我们那些朋友又有新的笑话了。”布隆维斯特想轻松带过,她却丝毫不觉得好笑。
“我没有别的办法,但我总觉得我们做错了。”她说。
“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如果杂志社垮了,我们多年的辛苦都将付诸流水。广告收入已经损失惨重了。对了,计算机公司那边怎么样?”
她叹了口气。“他们今天早上跟我说下一期不想登了。”
“那家公司温纳斯壮也有不少股份,所以不意外。”
“我们可以再找新客户。温纳斯壮也许有钱有势,但可不是整个瑞典都归他所有,我们自有人脉。”
布隆维斯特伸出手环抱她,将她拉近。
“总有一天我们要把温纳斯壮好好修理一番,震撼整个华尔街。但今天《千禧年》必须先退出舞台。”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现在我成了贱女人,而你也会因为我们俩假装决裂而深受其害,我实在不喜欢这种感觉。”
“小莉,只要我们彼此信任就还有机会。我们必须随机应变,而现在正是撤退的时候。”
她虽不情愿,仍不得不承认他这番话令人沮丧却也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