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郭凤莲:岁月朝圣路上的一面金幡(2)

转身 作者:王春元


   大寨,一个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的普通小山村,小到只有一座山,这座山叫虎头山。只有平方公里,村民五百人。大寨人战天斗地最壮观的时候,扩展的土地面积也只有八百亩,相对于任何一个北方城市,这都是一个微缩的乡村。无法想象,这样的弹丸之地,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里,居然对中国农村起到这样大的作用!
  
  大寨村规划得非常好,因为六七十年代以来他们一直在规划。大寨人在山下用石头垒了大量的房子,很独特,他们自己称作火车皮。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村委会前面的一棵大柳树。望着枝繁叶茂的大柳树,我不禁深深感怀岁月的流淌。这棵柳树比我们任何人见证得都要多,我只是见证了2008年大寨的一瞬间,而它经历了大寨的五十年、八十年甚至一百年。
  
  我们的车一直开到半山腰,往山下看,树木参天,浓荫密布,大寨变成森林公园了,可以对外开放。虎头山两侧是梯田,山的右面正下方有一些村庄。大寨的历史标志保留得非常好。1964年毛主席题写“农业学大寨”以后,全国先后有九百万人参观过大寨,大寨作为农村典型的种子不断撒向全国各地播种开花。那就是中国的农业景观!
  
  我沿着山路爬上虎头山。一共有228台阶,山头上矗立一个巨大的花岗岩的雕像,非常壮观,那是陈永贵的雕像。这228个台阶标志着陈永贵活了73岁,标志着陈永贵带领着大寨人干了38年……
  
  我在雕像边上发现很多名人的坟墓。一一看下去,印象最深的是贾进才。他是打石头的英雄,为战狼窝掌,他天天抡几十磅的大锤子砸石头,抡了三十多年,但死得非常惨。贾进才去世前两年,最害怕的事情是与参观的人握手,他全身的骨头全都变形了。只要一碰,骨头就钻心地疼。他的墓就在陈永贵的墓边上,边上还有一块预留地是给他爱人的,他爱人就是著名的宋丽英。
  
  在大寨,还有很多坟墓特别有意思,比如郭沫若的坟。郭沫若的骨灰一部分撒在虎头山上。当年很多作家和文化名人,包括新华社的记者,《人民日报》的记者,都把坟墓建在虎头山上,这让我很触动,他们的激情岁月和大寨共生死。我忽然感到,大寨其实是一座精神陵园。抹煞了大寨就抹煞了那个时代。 我看到,除了陈永贵的坟是正面,其他人的坟散落在周围,全部朝着村庄错落的方向。
  
  第二天就要采访郭凤莲,我在山上看到郭凤莲给周恩来树立的一个碑,上面写着周恩来总结大寨精神的几句话。我还在半山腰大寨纪念馆看到周恩来与郭凤莲和墨西哥总统合影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让我很受触动,流泪了,这是周恩来最后一次到大寨的时拍的,他慈爱地拉着郭凤莲劳动的手,你能够感觉到总理和农民的心贴得如此近,他对人民的爱护如此真切和自然。
  
  我跟村委会主任说好了,第二天早晨八点我在虎头山上等郭凤莲。
  
  清晨,我登上了虎头山。我对村主任说,郭凤莲来了你喊一嗓子我这边就开机。我想拍到郭凤莲登虎头山的画面,我想看看现在郭凤莲的步态和我记忆中的郭凤莲有什么不同。我刚架好机器,就听村主任喊了:“郭书记来了!郭书记来了!”
  
  在缓缓的慢坡拐弯上来之处,我远远就看到她——郭凤莲。非常精神,步伐坚定,精神昂扬。她边走边看,这边看看树干,那边摸摸树叶。这些树都是大寨人当年战天斗地种下的,你能感觉到她与大山和自然的亲近。当她快走近的时候,我更加吃惊,简直不相信她就是郭凤莲,她看上去最多是四五十岁的女人。头发乌黑,梳理非常整洁,还稍稍做了一点处理,烫了微小而自然的波浪,很收敛;脸上的皮肤很白,甚至有点白里透着红。穿一件真丝白底蓝花的衣服,在绿色的衬映下显得很清澈,一条鹅黄色的裤子和一双黑皮鞋。显示出她的精致明快。令我更吃惊的是,她手上拿了一个现在最昂贵的手机,壳是镀金的。
  
  我上前说:“郭凤莲同志?”
  
  她说:“你就是那个北京来的记者?”
  
  我说:“是”。
  
  我说:“您带我到虎头山上转一圈,指点一下当年的情况。我希望在总理题字纪念碑底下采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