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苏的分手,好聚也好散(2)

用友之父王文京 作者:张小军


正因此,在公司有了初步发展之后,两人在公司的发展路径上产生了分歧。王文京依旧认为当初的梦想还大有可为,应该坚持做下去,而苏启强则认为做软件连锁销售会更有潜力。就这样,在当时满是机会的中关村里,这两个商业取向不同的创业者最终走到了分手的边缘。

对于这场分手,王文京有如下的表述,从中我们或许可以多少理解当事人的心态与处境。

“1993年时,苏总觉得建立软件销售平台是一个机会,希望做一做,开头我也参与了一些讨论,但后来我还是希望把精力专注在软件产品上,专心做产品开发商,不想再搞多元化了,因此后面我就不再参与了。”

“大家对公司后期的发展有不同的认识,就按照各自的思路分开去做,不一定非要绑在一起。就苏总而言,合作这么久,他也希望有一个独立发展的机会。这很好。”

但是两者的分手,在业界还是产生了不小震动,引起了巨大关注,直到今天,还是有不少人渴望得到一个新的解释。

这不纯然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而是因为商海中的分手很多时候是一种内耗式的斗争,对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非常的致命。

创始人的分手之所以会让成长的公司受到很大伤害,以至于公司中途夭折,在很多时候是因为利益的争夺。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在创业最初并没有很清晰的产权制度概念,甚至创业兄弟之间觉得谈钱很俗。但是当企业发展起来,开始有了盈利,人性的各种暗面的因素就开始蠢蠢欲动。而缺乏明确产权划分的公司必然也缺乏明确的利益分配方式,这也就进一步导致公司创始人之间的矛盾。矛盾一旦压抑到爆发的时刻,势必会产生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多数时候,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人不惜拼个鱼死网破。这最终也就酿成了一个个新兴公司的死亡。

但是,王和苏的分手没有掉入这个恶性的逻辑之中。他们的和平分手在中关村成为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由于苏启强在用友占有了很大的股份,和王文京的大致相等。因此,分家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用友未来的发展走向。

由于苏要开创的事业是连邦软件连锁,所以王文京选择了把苏启强的用友股份买回来。

王文京后来是这样说的,“苏总在用友占很大的股份,他离开的时候,我们把他的股份买了回来,用友为此付了一笔规模不小的现金,用友是我们共同创业的一个成果,该是苏总的就是他的。”

“对我来讲,支付一笔规模比较大的现金给公司的财务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保有了用友这样一个品牌和公司基础;对苏总来讲,有了这样一笔资金去创办连邦也有了一个基础。这样都很合适,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分手。”

两者各取所需,分手分得干脆利索,似乎一切水到渠成。如果你不了解商海中因为创业者分家而导致的企业悲剧的话,你可能就无法理解其中的可贵之处。能够让分手达成双赢的局面,这得益于用友一开始选择的股权结构足够清晰,更得益于王文京和苏启强在利益分配上的明智和理性。这两点在很多分手企业中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正因为分手的干脆痛快,所以也就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公司为此付出的各种代价,更保全了王苏之间难得的友谊。

可以说,王苏的分手显得理性而有示范意义。好聚好散,才能为公司的发展留下可能性。分家,可以带走现金,但最好不要分割品牌。因为只有留下品牌,才有发展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