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族显赫(7)

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 作者:荣宏君


后来,王世襄又学武功,请老师教八卦掌和太极拳。当时也拜清代遗老宫廷运动员学摔跤,他们都是有等级的“扑户”。“扑户”们都喜欢养鹰捉兔和用强壮的大笨狗捉獾,王世襄又爱上了这两项玩艺儿。

王世襄的童年,就在鸽哨轰鸣和蛐蛐的叫声中悠然地度过。除了玩,他也在家中私塾老师的教导下,熟读经史子集和诗词等古典文化。这为他后来等身的著述储备了丰厚的学养。

由于父亲是外交使节,经常出使国外,因此就有意让他学习英语。1924 年,王世襄十岁,父亲专门送他到北京干面胡同美国人为他们子弟办的北京美侨小学去读书。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他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使得很多人误以为他在国外长大。

在北京读书的这段少年时光,是王世襄一生之中最惬意的。王世襄爱玩,秋斗蟋蟀,冬怀鸣虫,韝鹰逐兔,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但他又不像其他人那样只图一时之乐,或许是深受家庭艺术环境的影响,他对一切好玩的事物都喜欢深入观察和思考,这些也往往能让他在玩的过程中总结出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这也使得他的玩与其他世家子弟无所事事的玩区别开来。

而王世襄少年时爱玩的种种,到他老年后都换化为一种文化的记录,这也都归功于他少年时在玩中寓以的思考。

比如,他对养鹰的思考。王世襄喜爱养鹰,在喂养鹰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鹰吃猎物时连皮毛一起吞噬,因羽毛不能消化,也无法排泄,最后只能压缩成一团吐出。这是它天然的消化规律。为此,玩家们平时在喂鹰时一定要加喂一些类似羽毛的东西在饲料中,使其吞食。鹰不能消化这些羽毛,却又必须喂给它,这是为什么?这类疑问一直萦绕在王世襄的

脑海中,不得要领。一次,王世襄就读的北京美侨小学请来一位美国的鸟类专家,专门以《华北的鸟》为题发表演讲。等到演讲结束后,王世襄向这位专家提出了这个问题:鹰吃了羽毛不能消化,养鹰为什么要专门喂它一些不能消化的东西来代替羽毛?这位鸟类专家因为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回答。①

王世襄不仅会在玩中思考,更有难得的专注。一般人以为玩就是打发消磨时间,王世襄却不是。因为,玩中的乾坤对于他不再是一种无聊的消遣,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因此,他能够在玩中领略到常人体悟不到的风景。

少年时的王世襄喜欢玩鸽子,也痴迷于秋虫。在王世襄所著的《秋虫篇·忆捉》中,详细地写着他抓蛐蛐、养蛐蛐、斗蛐蛐中的种种乐事。且看他逮蛐蛐:

立秋刚过的一天,一大早出了朝阳门。顺着城根往北走,东直门自来水塔在望。三里路哪经得起一走,一会儿来到水塔东墙外,顺着小路可直达胡家楼李家菜园后身的那条沟。去

年在那里捉到一条青蛐蛐,八厘多,斗七盆没有输,直到封盆。忘了今年雨水大,应该绕开这里走,面前的小路被淹了,漂着黄绿色的沫子,有六七丈宽,南北望不到头。只好挽着

裤腿,穿着鞋,涉水而过。

……

坡上逮蛐蛐,合乎要求的姿势十分吃力。一只脚踏在坡下支撑身子,一只脚蹬在坡中腰,将草踩倒,屈膝六十度。弯着腰,右手拿着罩子等候,左手用扇子猛扇。早秋蛐蛐还没有窝,

在草中藏身,用不着签子,但四肢没有一处闲着。一条坡三里长,上下都扇到,真是太费劲了。最难受是腰。弯着前进时还不甚感觉,要是直起来,每一节脊椎都酸痛,不由得要背过手去捶两下。

……

太阳西斜,放开脚步回家去。路上有卖烧饼的,吃了两个就不想吃了。逮蛐蛐总是只知道渴,不知道饿。到家之后要等歇过乏来,才想饱餐一顿呢。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