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代窦光鼐(18)

大清一品 作者:张军


送走了李大鼎,窦光鼐铺好折子,准备将李大鼎方才所说浙江亏空之事详细禀呈于乾隆。刚写了一个抬头,心中却不由得一惊,自语道:“窦光鼐,你好糊涂啊。”原来这个亏空案子涉及浙江十一府七十六州县,并从上到下牵涉到上至一品大员下到未入流杂职末官数千名官员,是个捅马蜂窝的案子。若按李大鼎所说,浙江全省亏空约为两百万到三百万两,相当于全国一年田赋的十分之一,这个数字也是非常惊人的。这是一个不但会搅动浙江全省甚至会震动全国的大案,窦光鼐所了解的不过是李大鼎语焉不详的几句话而已。如此上报,恐怕会落的个风闻上奏,以道听途说为据,而举发不实,未及详查而贪功求长的罪名。乾隆叫他沿路观察民风、考察官吏,随时上奏。未来浙江之时,他不过将所见所闻上报而已,且并非是密折,只是普通的公文。也就是说,窦光鼐并不享有监视地方官吏的义务和权利。此时上报,下无确凿证据,上无御赐风闻可奏之权,绝不是捅马蜂窝的时机。想到此,窦光鼐将笔搁在一边,再不敢往下写了。

十一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特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柳浪闻莺、三潭印月、雷峰夕照等西湖美景更富含诗情画意,让人神迷心醉。白居易有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福崧本打算要好好看一看杭州美景的,但刚一到杭州就被前来迎接的官员围住了。福崧到杭州的时候,虽已是酉时三刻(晚六点四十五分),但巴巴等了一天的杭州官员仍然不肯散,远远的望见福崧的辂车,立时箫鼓齐鸣,乐声直冲云霄。一群穿着簇新锦袍马褂翎顶辉煌的官员一起迎上来,红的、银的、金的、白的,各色的顶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群星璀璨。而他们身后是更多的绿营兵、八旗军,再往后边是混杂在一起的轿夫、马夫、轿、马、马车,万人涌动,如潮水一般,场面十分壮观。

布政使国栋当先引着,其后是学政使窦光鼐、按察使李卫源、杭州将军常青、杭州知府杨先仪、杭州总兵连可秀等人一一上前拜见。福崧见了这么一大伙子人,又见道旁搭了二里多地的凉棚,棚上旆旗迎风招展,棚下一溜的八仙大桌,摆着各色凉菜。不禁皱着眉头道:“不必如此铺张吧。”

国栋笑道:“大人一路风尘,自然是要迎接的,只是这些菜肴并非什么珍馐。我们早知道大人两袖清风,厌恶奢靡,所以只摆些家常小菜。福大人在此暂时歇歇,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大家众星捧月般把福崧让进去,福崧见这棚子扎的齐整,里面也打扫的十分的干净,白色的苇席一尘不染,四角如削,似墙般挺直。除此之外,倒没别的摆设,桌上不过是八样凉菜,酸梅冬瓜、凉拌茄子、凉拌豇豆角、蒜泥白肉、凉拌甜椒、凉拌豆芽、金银辣凤爪、大拉皮,都是惠而不费的普通菜肴。心里道:难为这些人想得周到,将自己的脾性揣摩的透清。于是脸上有了几分笑意,坐下道:“既然不侈,我便承受了。大家都坐下吧!”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刚刚在甘肃米捐案中大出风头,连砍数十名贪官脑袋,与军机首领大臣阿桂关系密切,皇上养心殿亲自点名上任的黑脸福崧。国栋、李卫源和杨先仪等人早就商量好了,要探探福崧的口风,他的第一把火要怎样的烧,好早作打算。

国栋敬完福崧一杯酒之后,说道:“大人安马劳顿,下车伊始还需好好歇歇。这两天的政务请您只管吩咐,下官必倾力去办。”

“尚未拜印,如何敢歇。你说说目下浙江是什么情况?钱粮一年是多少?正赋多少?杂赋几何?漕粮的正、附耗又各是多少?浙江收成如何?粮米够用么?浙江一千六百多万人,人稠地窄,本地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是如何调配的?”

福崧头一句话便问出这多的问题,众官不由得都替国栋捏一把汗。

国栋不慌不忙地回道:“钱粮一年正杂之赋共计一千三百三十一万两,其中正赋只占到一成多一些。浙江虽然户口繁多,但植木棉多于粳稻,且民皆力农重蚕。又多织造、造纸果林之业,所以税赋多由杂项出。而江浙粮米,历来养给于湖广江西。仅去年一年,江浙商贩已运米五百余万石。浙江漕粮征4.5斗,均以5升或3升随正米起交,余随船作耗。正耗外,每船给束包和人夫工食银14两,每运米百石给漕截银34两、食米7石、盘耗米20石;浙江每运米百石给漕截银34两、食米34石。运军的行、月粮和运弁行粮,白粮与漕粮同。去年实征糟、白粮约10万石,征耗米3万余石、经费银23万余两、米5.7万余石。”

福崧见他对的清楚明白,不由得赞许地点了点头,又道:“国栋,浙江乃江南富饶之地,税赋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不用我说明,各地杂赋、外项颇多,为何还有亏空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