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无所畏惧的香奈儿 02

当香奈儿爱上香奈儿:成功女人的品味修行书 作者:(美)卡伦·嘉宝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一旦我们碰上了一个伟大的想法、一个可以拯救生活的想法时,我们立即就会将它变成我们的孩子。并且就像我们真正的孩子那样,我们只想给它最好的东西。我们爱它,我们悉心照料它。那是我们的伟大想法啊,谁知道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有下一个伟大想法呢!我们希望在适当的时机用最好的材料来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希望从一开始就做对。

但香奈儿无所顾忌地反其道而行之。她要重新打造女性衣物,并且她要用手上已有的任何东西来立即行动。而她手上已有的东西就是针织布料——那在当时是人们眼里最为劣质粗俗的料子,没有比它更差的了。

但是香奈儿对自己的直觉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而这些直觉还包括她自认为完美无瑕的品味。而正是因为她的信念,她的品味(大部分)确实是完美无瑕的,这可是纯粹的勇气。就在她于战前的那个夏天推出她的衣物系列之时,她还谈不上有多少裁缝技能。但她知道该如何制作帽子,她知道该如何让别人(例如,那些她请来的真的有裁缝技术的女士们)明白她想要的是些什么。

香奈儿的勇气也许并非如其看起来一般独特,这是有可能的。高级定制服装和奢侈品的历史长河里,充斥着大量要么在路边一个盒子里出世,要么就像香奈儿一样犹如狄更斯笔下的人物般遭受过童年创伤的设计师们。每出现一个出身高贵的Prada(普拉达)和Pucci(璞琪),就会对应出现一个阿玛尼——他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家在米兰附近的一个小镇,二战时期由于盟军的狂轰滥炸,他在一天之内失去了所有的朋友。第二天,他在街上发现一颗来复枪的子弹,就在他俯身去查看之时,子弹爆炸了。他为此在医院的烧伤病房里呆了四十天,直到现在疤痕还留在他身上。香奈儿的同时代人“斜裁法皇后”玛德琳·维奥内特出生在卢瓦雷省的林畔希约尔,她出身极为贫苦,所以她的家人在她11岁时就将她送去做裁缝学徒了;到了18岁时,她已经既结过婚又离过婚了,并且就在伦敦一家医院里做裁缝,负责修补那些破碎的床单。路易·威登则来自阿尔卑斯山法国那边的山脚下一户农民家庭,他在13岁时就离开家乡前往巴黎,他在巴黎成为马厩小帮工,直到他自己能够找到师傅教他制作皮箱为止。1854年时,他仅凭着自己对如何制作优质皮箱的种种理念就开设了第一家商店。在双亲和兄弟姐妹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死于各种疾病之后,蒂埃利·爱马仕在15岁时成为孤儿;在诺曼底落脚之前,他曾四处游荡过一段时间;落脚之后,他在那里学会了制作马车用的鞍具。1837年时,他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商店(和路易·威登那家离得不远),继续制作地球上最为精美的马具、马鞍以及最终出现的手提包。

上述种种,难免会引诱人们去想,这样一种将自己对世界的美丽看法推行出去的勇气,需要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在某种染色体的一端,同时这种染色体还决定了创造简单、美丽事物的能力(例如提包、帽子、女装)——这种能力能让全世界的人都愿意为之付出数量惊人的金钱。

撰写香奈儿传记的作家们猜测,香奈儿之所以能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是因为她没什么可失去的,所以可以豁出去,他们这么说的意思是:她没有家人、没有丈夫、没有名声也没有钱。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她没什么退路,一旦她的生意失败,她就会失去巴勒松和卡柏的资助,这两人都没有义务为她或者她的店子承担责任的。和布兰奇·杜波依斯不一样,她所依赖的不是陌生人的仁慈,而是商人的仁慈,她所承担的风险要高很多很多。

“当所谓的明智世界要求你使用羊毛或者其他更靠谱的东西时,你就用针织布吧。”这个寓言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当你要凭着你的直觉去做些大胆且看上去怪异的重大行动时,从自己身处的生活中的危险位置开始行动不仅仅是个好主意,而且是个最好的主意。实际上,那种不安全性可以成为力量的源泉。香奈儿并没打算等待时机去实践她的伟大梦想;就在战争的前夕,就在一个相对与世隔绝的小镇(德维尔虽然很高雅,但那里终究不是巴黎),现代时尚诞生了。

也许,在我们追寻事业的过程中,展示出勇气并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事。在我们努力称为律师、教授、网站设计师、发型师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遇到一些挑战,而我们要上一个新台阶的话就必须要迎接、克服这些挑战。总有一些十字路口,需要我们凭着信念跨越过去,总有一些时刻,需要我们想到一些新的理念(比如针织布!),而这时你就不得不看向一些所谓“一无是处”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