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军,死亡和失败的结局已不可逆转。
赵括只能做最后的生死一搏,他亲率精兵,披上厚甲,强行突围。然而,当他出现在阵前,秦军的弩兵,万弩齐发,赵军兵士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残余的士兵惊魂未定时,秦军青铜戈矛组成的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城一般压了过来。绝望的赵军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赵国全军败亡覆没,都是赵括的错吗?不尽然。
从赵军的特点看,是战国七雄中攻击能力最强的。从赵武灵王开始,他打的仗主要是攻击战、野战。赵括带去增援的20万大军,相当多的是北方边地精骑,换句话说,他们是来出差的,北方的战线压力同样大。让骑兵下马去死守,不符合他们的特点。
赵括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推到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做了任何一个天才的将领所能做的所有选择,仅此而已。绝不是什么纸上谈兵,这一仗,换孙子来也得这么打,主动出击,是败中求胜的一赌,赌输了而已。
赵国最大的错误,实际上从接收上党的那一瞬间就种下了。
这个错误,导致长平战役失败,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40万赵军被白起全体活埋。
40万赵军恳求、哀号全无效用,他们在强烈的饥饿和呜咽中被深埋地下。
白起为何如此凶残?
有三点必须说明:
其一,这不是简单的坑杀俘虏,而是战略需要,就是要最大限度消耗掉对手的人口。
秦国自从秦孝公以后,在征战过程中,重要的掳掠目标就是人口。包括对楚国、魏国的战争,都抓大量的劳役为他们耕种。杀俘虏,就是灭绝他们的人口,让他们无法生产,无法生产,国力就会衰弱,最后面临灭亡。
其二,40万赵军到秦国基本也是恐怖组织,放回去也不可能。
其三,秦国之所以要屠掉40万人,也是有前科的。在长平战前,已经有了三次大规模的杀俘记录。
历代文人,提及白起坑杀俘虏,就认为是残忍,却不知“残忍”背后的实情。
在长平古战场的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成堆的白骨。尸骨的边上还遗留着士兵们的兵器和随身携带的钱币。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这场前无古人的大战,震惊山东六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他诸侯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秦统一中国的脚步。
这场超大规模的歼灭战,致使无数生灵涂炭,又有新的生命诞生,就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的这一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