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始皇暴毙:皇上被人吓死了(4)

历史就这四张脸 作者:罗杰


于是,大权在握的李斯,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处罚。总结起来,可称为“两个凡是”:凡是秦国以外的史书,一律烧掉;凡是博士收藏的《诗》、《书》一律烧掉。有谈论《诗》、《书》者,在闹市区处死,暴尸街头;有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者,全族处死;官吏包庇知情不报,同罪处置;得令后三十日之内不焚书者,面上刺字,发配去修长城。

次年,也就是焚书的第二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将咸阳的儒生四百六十余人活埋。这一“坑儒”事件和“焚书”事件,合起来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而著名的“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都是一次空前的大摧残。

在这一浩大的摧残中,秦始皇的暴政显而易见,而李斯的推波助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斯这样干的目的,一方面当然是迎合秦始皇的心理,另一方面,则完全是为了自己,他要从精神上彻底打垮和消灭异己和竞争对手。面对如此暴戾的摧残,有识之士和学者谁还敢来秦国呢。李斯也是学者出身,而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文化人残害文化,文化人背叛文化,古今罕见。

由此可见,李斯的一生,是追求荣华富贵的一生。秦帝国的命运和自己的仕途前程相比,李斯显然更在乎后者。因此,他也不可能提醒秦始皇。要知道,秦始皇最忌讳听到“死”,李斯是不会不献媚,反而费尽心机说出恐吓预言的。

赵高和李斯的嫌疑排除了,秦始皇的亲信集团中还有什么人呢?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大臣蒙毅。

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会设置这个骗局吗?在案发当时似乎找不到他们没有嫌疑的证据。但是,在二世胡亥登基以后,这两个人劝谏胡亥,却被羞辱,之后二人自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在乎自己的名声,超过对秦帝国命运的关心。这样的人,也不会想尽办法去提醒秦始皇的。

说到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派人在华阴县平舒道送玉璧留恐吓预言的人,是秦帝国忠臣中的忠臣。在秦始皇身体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又一味妄想成仙,企图长生不老,听不进任何谏言的时候,这个对秦帝国命运忧心忡忡的人,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一种方式提醒秦始皇早立太子。

有时候,欺骗并不一定是恶行,骗局也不一定是害人。

那么,这个人会是蒙毅吗?

先说蒙氏家族,这个家族与秦帝国渊源颇深,蒙毅的祖父蒙骜早先是从齐国来到秦国,而后在秦国统兵作战。为秦国攻城略地,先后夺得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史记》记载:“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意思就是说,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恬、蒙毅两兄弟,委派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威震匈奴;蒙毅则在内为上卿,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可见蒙氏家族的权势多么显赫,三世皆为重臣,朝中几乎无人敢与之争锋。

当然,蒙恬、蒙毅两兄弟也是忠臣。蒙毅长期在朝中,对秦始皇的一切状况了如指掌。他完全有可能设立骗局提醒秦始皇。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是蒙毅一手策划的。另外,还有一个疑点,秦始皇在沙丘病重之时,蒙毅完全可以利用祭拜山川祈福的机会,把皇帝病重的消息通报给北方边陲的蒙恬和扶苏。但是,他没有任何行动。试想,如果是他派人捞起玉璧,假扮使者制造这起骗局的话,那么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又怎么不采取任何行动呢?

这个骗局的所有嫌疑人似乎都不可能作案。“今年祖龙死”恐怖预言的制造者,终究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我们能够知道,或者能够推测的,仅仅是这个幕后策划者,是秦帝国的忠臣,对秦始皇忠心不二。很遗憾。

更遗憾的是,这个忠心耿耿的人,只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让秦始皇对预言信以为真了。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如他所愿开始考虑身后事,安排册立太子什么的,反而让秦始皇对死亡更加恐惧,根本没心思考虑自己死后国家怎么办。恐慌之下,就占卜,得到的卦辞是出游、迁徙,二选一方可保住性命。一个皇帝当然不能随随便便搬家。搬家就意味着迁都。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国由栎阳迁都于咸阳,莫非你要迁回去不成?显然不实际。只得选择出游,至于迁徙嘛,自己不行,就让别人代替,下令三万人家迁徙到毗邻匈奴的北河榆中。这些人长途跋涉,饱受风霜苦寒,秦始皇才不管呢,他已经迷信到家了,他很忙,他在筹备出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