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即便是哈佛这些精英的表现也让人担心:他们通常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强大的攻击性(无论是思想还是宗教习惯)、不合群却又到处出头(喜欢待在研究室,美其名曰这是事业,然后对任何事都指手画脚,仿佛只有他能够解决)、女性化倾向严重(喜爱中性化打扮,视无特点为个性)……因此,当我请帅气的班贝尔讲解他平时如何与人相处时,他对我的邀请表现得极度反感。
他皱着眉头,慢吞吞地站起来,使人们看到他的尊容,然后他低声对我说:“菲尔博士,你能找其他人吗?我实在不感兴趣。”
我并不会因为他的抗拒和逃避就调转枪口,这正是我要发现的问题,我问:“哦,班贝尔,请告诉我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为什么你不愿意向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我很累,而且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班贝尔的理由是多么苍白无力,像极了美国人的外交辞令。他的潜意识在告诉我,他不愿走到这么多人对面,向一群陌生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他宁愿缩在后面,包着脖子,只露出两只眼睛,来看看我们都在干什么,然后回家独自琢磨,伺机一鸣惊人,管点闲事。
他在哈佛大学是怎样的生活呢?通过后面的了解,我发现,班贝尔今年已经25岁了,却还没有交过一位正儿八经的女朋友。在号称全球最开放的美国,尤其是戏称拥有全美最多爱情专家的哈佛商学院,这简直是一名男子汉的耻辱。平时他不愿见陌生人,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很难与别人相处,也不擅长表现自己的优点。但是一到关键时刻,比如校庆活动或某项不一般的研究论坛,班贝尔有时又急不可耐地跳出来,急切地要让人们知道他对这些事是多么内行。当然,今天他能坐到这里,参加我的微笑试验和“3秒钟陌生人”游戏,已经是破天荒向人们展示他内心掩埋很久的一面!因为他在看到我们的邀请时,非常反感且极度厌恶地把邀请卡片扔到了楼下,以表示他的与众不同。
班贝尔如何与那些成功形象挂上钩呢?我担心他走上社会的结果,一定是被竞争强烈的美国社会很快抛弃,届时他会更加自卑而胆怯,身体外面的硬壳会愈加坚硬。或者是,他将展示他极端性格的另一面,受到某种因素的刺激,会没有判断地到处出头,内心强烈的自卑会促使他不顾一切地追求成为主角的感受--这类人我们见得太多了,很多伤痕累累的出头鸟,其实不是过于自信,而是极度自卑的反向张力!
你要记住:出头鸟有时会成为主角,有时却也是丑角。
那么,班贝尔会在社会的边缘凑合度过自己的一生吗?不,我想,只要他愿意拥有改变的决心,就能够通过气场训练改变这种情况,而且只需要两个阶段。他只要学会微笑,然后勇敢地向人表达内心,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