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井正常说“成功一日就可舍弃”, 这不仅意味着危机感,也意味着“忘记背后,努力面前”。成功还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之后呈现出的一种自信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优衣库第一家店铺的开张相当成功,这也让柳井正开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当他抬头看到顶棚很高的空间,然后环顾四周看到到处都有衣着干净、利落的员工时,心中隐隐升起了一些成就感。
其实,创造让顾客“自由选择的环境”并不难。柳井正在店铺开张前进行装修时,就要求店内的过道一定要笔直宽阔,他们还废弃了原先的混凝土顶棚,这样使整个店铺看起来空间显得更为敞亮,井井有条的格局让人不禁大为赞叹。柳井正还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随时保持物品的条理性,并且及时补充短缺的商品,这些都是作为店员的基本工作。
但是在着装方面一些店员还是和他们的老总柳井正产生了分歧。为了便于顾客识别营业员,柳井正要求所有的员工都必须系上围裙。然而一些员工认为这样的穿戴有一些土气,柳井正则认为员工穿衣服更应该遵守“穿着方便”和“容易搭配”的原则,而不是单纯地去追逐时尚。虽然优衣库是一家时尚店,但是员工穿着还是应该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
当然,最后他也承认,只有实用和美观相结合,才是最适合的服装,同时也是公司发展的方向和原动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就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让顾客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认同感,这是柳井正想要实现的目标。只是,当时的他依旧是“山寨”气息浓厚的“暴发户”,在脑海中还完全没有形成企业形象的概念,因此才会有这一段小小的插曲诞生。
而让柳井正面临的另一个真正难题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为了谋求更多的客户源,优衣库最初的选择和定位是价格上的便宜度。优衣库追求的是价廉物美,但为了严格控制价格,难免会忽视质量。优衣库刚刚开张的时候,大部分的商品是从海外进口过来的,因为当地生产体制的原因,所以总是难免会产生出一些残次的商品。加之采购的价格非常低,如果用严格的标准来限制生产,生产厂家很可能无法按时交货,因此他们就会因为赚不到钱而不再和柳井正合作。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柳井正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他要在本地直接生产加工优衣库自己专属的服装品牌。
越执着越幸运
在2009年度和2010年度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富豪的评选中,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社长,连续2年获得了“日本首富”的称号。而柳井正最初是如何规划优衣库,才最终使其成为一家国际知名零售店呢?
当优衣库已经有四家店铺进入了成熟运营阶段的时候,随着商品交易量的增加,柳井正正在考虑扩大店面范围。单纯地增加直营店,绝对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但是要新开一家直营店,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物力,这看起来并不像是一桩最划算的买卖。因此,为了扩大店铺的数量,他决定诚邀加盟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连锁店。
连锁店是指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的同一品牌的零售店,在总部的组织领导下,采取共同的经营方针、一致的营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联合。这是对于加盟连锁店的最正规定义,也是柳井正刚开始时最直观的想法。但是,当优衣库的加盟店已经可以娴熟地去独立经营的时候,柳井正觉得这个定义其实只有一半是正确的。
选择是否加盟,利益是需要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的。因此,柳井正采用了这样的宣传语,“在人口10万人的城市之中,你只需要165平米到264平米的面积,就可以实现年销售额2亿日元的目标。”柳井正这一次请到了专业的广告策划团队前来帮忙,目的是打造出符合年轻人潮流的店铺,他还专门请来了店铺设计师帮助想要加盟的店铺重新设计店面的风格。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
1986年10月,优衣库的第一家加盟店在山口市开张了。随后1987年的4月份,仓敷市的第二家加盟店也顺利开业。同年6月,优衣库在冈山市的第一家直营店也开张了。到了1987年8月份,优衣库已经达到了7家店的规模。
优衣库的店铺还在不断地增加着,柳井正为自己的事业注入了连锁经营的理论,从而开始了他收取“规模利润”的疯狂时期。到了1989年,包括5家加盟店在内,柳井正同时在经营的店铺达到了22家之多。
回想起来,从24岁从父亲手中接过西装店铺,期间他也曾不断地犯过各种错误,尽管最后都化险为夷,柳井正依旧把这些都归结于自己的执着和幸运。他曾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尝试新的想法和念头,经过多年的磨砺,他终于把自己的事业带到了正轨之上。公司的正式职工已经有近百名,而银行贷款的数目也早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和父亲所拥有资产的总和。商品的买卖、采购和进出口等,对柳井正来说再也不是枯燥无聊的内容,现在的他正在开始学着享受这一份从容和乐趣。
这,或许就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一种境界。
其实,创造让顾客“自由选择的环境”并不难。柳井正在店铺开张前进行装修时,就要求店内的过道一定要笔直宽阔,他们还废弃了原先的混凝土顶棚,这样使整个店铺看起来空间显得更为敞亮,井井有条的格局让人不禁大为赞叹。柳井正还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随时保持物品的条理性,并且及时补充短缺的商品,这些都是作为店员的基本工作。
但是在着装方面一些店员还是和他们的老总柳井正产生了分歧。为了便于顾客识别营业员,柳井正要求所有的员工都必须系上围裙。然而一些员工认为这样的穿戴有一些土气,柳井正则认为员工穿衣服更应该遵守“穿着方便”和“容易搭配”的原则,而不是单纯地去追逐时尚。虽然优衣库是一家时尚店,但是员工穿着还是应该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
当然,最后他也承认,只有实用和美观相结合,才是最适合的服装,同时也是公司发展的方向和原动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就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让顾客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认同感,这是柳井正想要实现的目标。只是,当时的他依旧是“山寨”气息浓厚的“暴发户”,在脑海中还完全没有形成企业形象的概念,因此才会有这一段小小的插曲诞生。
而让柳井正面临的另一个真正难题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为了谋求更多的客户源,优衣库最初的选择和定位是价格上的便宜度。优衣库追求的是价廉物美,但为了严格控制价格,难免会忽视质量。优衣库刚刚开张的时候,大部分的商品是从海外进口过来的,因为当地生产体制的原因,所以总是难免会产生出一些残次的商品。加之采购的价格非常低,如果用严格的标准来限制生产,生产厂家很可能无法按时交货,因此他们就会因为赚不到钱而不再和柳井正合作。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柳井正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他要在本地直接生产加工优衣库自己专属的服装品牌。
越执着越幸运
在2009年度和2010年度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富豪的评选中,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社长,连续2年获得了“日本首富”的称号。而柳井正最初是如何规划优衣库,才最终使其成为一家国际知名零售店呢?
当优衣库已经有四家店铺进入了成熟运营阶段的时候,随着商品交易量的增加,柳井正正在考虑扩大店面范围。单纯地增加直营店,绝对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但是要新开一家直营店,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物力,这看起来并不像是一桩最划算的买卖。因此,为了扩大店铺的数量,他决定诚邀加盟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连锁店。
连锁店是指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的同一品牌的零售店,在总部的组织领导下,采取共同的经营方针、一致的营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联合。这是对于加盟连锁店的最正规定义,也是柳井正刚开始时最直观的想法。但是,当优衣库的加盟店已经可以娴熟地去独立经营的时候,柳井正觉得这个定义其实只有一半是正确的。
选择是否加盟,利益是需要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的。因此,柳井正采用了这样的宣传语,“在人口10万人的城市之中,你只需要165平米到264平米的面积,就可以实现年销售额2亿日元的目标。”柳井正这一次请到了专业的广告策划团队前来帮忙,目的是打造出符合年轻人潮流的店铺,他还专门请来了店铺设计师帮助想要加盟的店铺重新设计店面的风格。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
1986年10月,优衣库的第一家加盟店在山口市开张了。随后1987年的4月份,仓敷市的第二家加盟店也顺利开业。同年6月,优衣库在冈山市的第一家直营店也开张了。到了1987年8月份,优衣库已经达到了7家店的规模。
优衣库的店铺还在不断地增加着,柳井正为自己的事业注入了连锁经营的理论,从而开始了他收取“规模利润”的疯狂时期。到了1989年,包括5家加盟店在内,柳井正同时在经营的店铺达到了22家之多。
回想起来,从24岁从父亲手中接过西装店铺,期间他也曾不断地犯过各种错误,尽管最后都化险为夷,柳井正依旧把这些都归结于自己的执着和幸运。他曾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尝试新的想法和念头,经过多年的磨砺,他终于把自己的事业带到了正轨之上。公司的正式职工已经有近百名,而银行贷款的数目也早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和父亲所拥有资产的总和。商品的买卖、采购和进出口等,对柳井正来说再也不是枯燥无聊的内容,现在的他正在开始学着享受这一份从容和乐趣。
这,或许就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