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忙制止:“绝对不可以!绝对不可以!并不是所有提出自杀想法的人,都是抑郁症!如果不是抑郁症,随便瞎吃抗抑郁性药物,对正在长身体、长智力的孩子,会造成影响她终身的不良后果。据我对欣欣的观察,她应该并不是抑郁症。”
“那抑郁症一般是什么表现呢?”
“抑郁症想自杀的病人,有许多综合症状,如长时间表现出心情压抑、郁闷、沮丧、疲乏无力;逐渐变得多疑、不爱讲话、注意力不集中、脑子反应迟钝;对各种令人高兴的活动都体验不到乐趣;大多数患者还会伴随失眠、头痛、浑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各种身体的症状;出现持续的食欲减退,明显的体重减轻;同时,还会表现出对前途明显的信心不足,出现强烈的、多次的自杀念头和行为。你再看你们家欣欣,食欲良好,口齿伶俐,对各种玩乐活动,兴趣盎然,只要要求被满足了,马上有说有笑,神气活现的,比你都精神,哪里像什么抑郁症呀!再说,你见过都不想活了的人,对生活还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要求的吗?”我笑着打趣欣欣妈妈。
“经您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咱们家欣欣,还真不像抑郁症。”欣欣妈妈认真思考着。
“但是,欣欣有时也有头痛、疲乏无力的现象呢!”
“是不是基本上都是在熬夜过后的第二天呀?”
“还真是这样的,尤其是双休日,连熬两夜后,欣欣就会头痛、疲惫,甚至食欲不振。但只要不熬夜,就没有这些现象了。”妈妈连连点头。
“连续熬夜,即便是成年人,也会有所不适,更别说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呢!”
“那咱们家欣欣,如果不是抑郁症,为什么小小年纪,却总是想着自杀呢?”欣欣妈妈非常郁闷地问。
“其实,原因很简单,带小孩子逛商场的父母都会经常发现,小孩子如果看中一个喜欢的玩具,基本上都会采取一哭二闹三耍赖的招数,大人熬不住,依从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孩子看准了对大人有效的招数,就会持续使用。”
“欣欣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欣欣妈妈很感慨。
“是呀,小时候,闹闹,要求就可以被满足。长大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了,孩子就会寻找新的、能让大人向自己让步的招数。欣欣在与你们的较量中,一旦发现以死、以自杀威胁你们,非常有效果,她就会习惯性使用。其实,主要是吓吓你们,以达到她的目的。”
“我明白了,难怪她的班主任说欣欣在学校从来没有表现出‘自杀’的倾向。”欣欣妈妈笑了。
“那么,是不是从此以后,只要欣欣再用自杀威胁我们,我和她爸爸都不用再理睬她了呢!”
“千万不可以!当孩子以自杀相威胁的时候,大人如果置之不理,甚至嘲笑她,‘有本事死给我们看呀!’,都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孩子性情简单,爱面子,本来也就是要挟要挟,并不打算当真,可大人如果一激将或根本不理睬,孩子一时间抹不开面子,下不了台,热血冲头,悲剧还真的非常有可能发生呢!”我非常郑重、非常严肃地提醒欣欣的妈妈。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把生命当回事呀?!”欣欣妈妈非常烦闷。
“那是因为现在太多的电影、文学作品和网络游戏中,把死亡描述得或者浪漫唯美,跳楼跳在空中,人还能翻多少跟头,演多少造型,外带眼前还能闪现美好情景和记忆;或者壮烈英勇,在空中,在临死前,还可以大段大段的慷慨激昂,身后突现万丈彩霞、晴空飘雪之异常瑰丽情形,人死后立即可以化做神仙、莲花、云彩等等的美好事物;或者飘飘欲仙,简单至极,死后坠地,一抹鲜血之上,人都完完整整,甚至比生前更加美丽。所以,我们的孩子们,以为死亡是非常轻易、简单,甚至美好的事情,对死亡缺乏真实、鲜明的认识,对生命也就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爱惜了。”
“那,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欣欣认识到跳楼和死亡,不是开玩笑的,而是严肃和残酷的呢!”
“因为欣欣已经是十七岁的大孩子了,而且身体很健康,所以有这么一种游戏,你可以带着欣欣试试!记住,太小或不健康的孩子不适宜用此招。”我详细地给欣欣母亲讲解了游戏的过程。
“呵呵,好的。”欣欣妈妈准备这个周末,就带着欣欣去行动。
周末的游乐园,人头攒动。欣欣的爸爸妈妈,带着一向号称自己很勇敢的欣欣来到了游乐园最刺激的“绝对深度”。它的运行方式是,在近三十米的落差之下带动游客做垂直往复运动,首先它会飞速爬升至近三十米高空,稍作停留后,随即以近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急速跌落,模拟从高楼纵身跃下般心跳加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