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几天,他们进行了分工。小张和大队的文书拟定承包方案,他和潘明禄以及其他干部继续下队摸底子、听意见。他们马不停蹄,几乎跑遍了红星大队的所有生产小队,基本摸清了全大队的家底,有多少耕地、多少牲畜、多少存粮、多少大型农具。怎么分配这些东西,他们的心里也有了数。回到大队部,小张他们搞的方案也有了眉目。宦海淳看过方案,召集干部们开会讨论。
在会上,大家对改革目前这种吃大锅饭的体制没有多少异议,焦点集中在“包”的形式上。当时,外地的做法有几种:一种叫小段包工,联产计酬,实行定额管理;另一种是包产到组,几户社员为一组,以组为生产单位进行生产;还有一种就叫包产到户。有人主张小段包工,认为这样做风险小,做起来也比较容易,即使以后政策变了,也好掉头;有人主张包产到组,理由是各生产队的农具,特别是大农具及牲畜少,不可能分配到各家各户,并且有些人家劳动力少,对农业生产也不内行,一下子分户单干,困难很大。也有人主张包产到户。宦海淳听了大家的发言,郑重地说:“我同意后一种意见,”他扫了一眼大家,“比起前两种做法,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难度也大。并且正如前面同志们说的,一包到底,部分社员的生产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是可以预料的。”他话锋一转,“但也是可以解决的,头两年可以采取互助互帮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他稍停了一下,无意间看了一眼主张小段包工和包产到组的人,“如果实行小段包工或包产到组,我说不出什么道理,但我感觉,要不了多久,还得折腾,最后还得包到户里。因此,我认为长痛不如短痛,一步到位,包产到户。这一次,土地一定要一包到底,包到农户;生产资料,一定要分配到农户名下,不要留尾巴。要做就做它个彻彻底底。”他盯着潘明禄问道:“你认为如何?”
潘明禄看一眼大家,说:“上面大家都发表了意见,我听了一下,大家对大包干的看法是一致的,关键是怎么包,包到什么程度,意见还不够统一。宦主任表明了他的态度,我同意宦主任的意见,包产到户。”
大家见宦海淳和潘明禄表态支持包产到户,有不同意见的干部就放弃了原来的主张。接着,对开展这项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按照会议形成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定稿后,以工作组和红星大队两家的名义,由宦海淳亲自报送到红旗公社。
方案不久就得到批复,宦海淳拿着方案,感到沉甸甸的。他和潘明禄碰了个头,就让文书通知各生产队,让所有干部到大队部开会。
大队部挤满了生产队的干部,有的抽着烟锅子,有的抽一毛或两毛钱一盒的劣质香烟,屋子里弥漫着刺鼻的烟味、火炉里冒出的煤烟味和浓浓的汗味。这些庄稼汉,一边抽烟,一边说着粗鲁放肆的笑话,屋子里就又飘荡着爽朗而粗犷的说笑声。宦海淳和潘明禄在说笑声中走进屋子。他俩坐下来,潘明禄就喊道:“安静,安静!”会场渐渐安静下来。“我们开会。”他宣布道。
于是会议按事先安排好的议程进行。潘明禄宣读完方案,会场里鸦雀无声。俄顷,大家便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来。
“有什么话,请大声讲!”宦海淳有点不满地说,“方案制定之前,工作组和大队的干部下去征求过你们的意见,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大包干的嘛。正经要做起来了,怎么犯嘀咕了?”
“宦主任,”二队的队长喊了一声,“我们队是个穷队,车马牛辐条少,分不过来,一下子包到户里,有些社员可能无力春种。我们和社员商量过,能不能先分几个组,包到组里试试看?”
正文
作者手记:初试牛刀(1)
上天难欺 作者:蒋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