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讲拳的第二个特点是分解细腻。每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分解为七、八个小节,每一个小节对身体的各个部位头、眼、肩、肘、手、腰、 胯、脚等都有细致的要求,在讲第二遍拳即拆拳时,对每一个哪怕是极微小的动作都要将其实战用法讲解清清楚楚。陈老师常说:“你们学的这趟拳没有任何边角废料,任何一个过渡动作都有它的含义,要求大家留心注意。”这和陈家沟老拳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有很大区别。记得我七下陈家沟学拳,拳师们讲得少,领练的多;他们提倡的原则是练拳不练招,拳到精时自会用,拳练万遍神灵自显。
陈老师对学员的要求很严,他要求学拳就要学得规规矩矩。学员有时偷懒,但是老师从不放松要求。无论学员的那一个动作达不到位,你就得几十遍的再去练,他也会不厌其烦地为你示范讲解。有时候还会言辞激烈,责骂相加。由于陈小旺是陈老师的亲侄儿,自家人也就比较容易享受这种“特殊待遇”了。记得1975年到北京老师家里改拳,我一个”翻花舞袖”做得不好,老师一个礼拜没有给我往下接拳。这是他独有的教学风格。
陈老师教的虽然是“私塾”,但有一种“院校风范”,他还有那么一点“师道尊严”。他讲课精心,也要求学员听课认真,不懂即问。他不喜欢学员拿上课没听懂的问题下课问他:“你上课认真听了吗?认真听了,那你为什么不会!”如果你回答“没有认真听”,他肯定会说:“那你来干什么?”
总之,如果把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分作四个发展阶段应该是这样的:陈王廷是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长兴是整理为头套、二套拳的奠基人,也是传向外姓人的一代宗师,陈发科是走向沟外,把家传正宗太极拳拳架传至北京的一代宗师,而我的师父陈照奎则是将家传正宗拳架传向全国、推向世界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