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凌波微步”(4)

高手 作者:张志俊


练习投篮的时候没人拦挡,无人时不变形。但是实战时,如果有个两米高的人来拦挡你,他手一伸高度达两米五六了,这就跟平时练习完全不一样了,那么你仍然能够准确地把球投进篮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变形。再有,体操比赛也是同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练一个动作,一做甚至多达上万次,为的就是一个不变形。只有达到某种形状不变,比赛时才会赢。凡是输了的都是形变了的。实际上所有的形体练习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不变形。还可以往下说,只有不变形才能达到一种高度协调,只有高度协调才能达到不变形。我们习练太极拳就是要练习解决对抗当中出现的问题,在这种矛盾中努力协调身体不变形,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搏击中击倒对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是毫发未损。

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极拳莫测高深的技击法的基本要素。

王宗岳提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其实说到底“上分轻重,下分虚 实”是讲手与脚的配合,是上下肢的协调。练太极拳者周身分出阴阳来的根本目的,也是着眼于周身的协调。孤立地谈身体的某一部分“阴阳”、“虚 实”、“开合”、“轻重”充其量不过是造就了一些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而找出身体对应部分的轻 重、虚实的辩证关系,使之形成一个“集团军”, 这样才会有用。

太极拳之名太极,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太极哲学范畴的一部分,太极哲学最基本的命题,即是阴阳二字,是阴阳这一对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过程。阴阳互补、阴阳互孕、阴阳互为其根,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阴阴阳阳变化无穷。太极拳理论深合了太极阴阳理论的命题,整个拳的诠释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轻沉刚柔, 开合、舍得、快慢、方圆、蓄发等矛盾命题都是可以相互转化和相互支持的。

就这样,这种身法步法我经过了一个很严格的、很强化的训练阶段。直到这个阶段过去了,我才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点懂得太极神髓的意思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