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奉承者远些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唯唯诺诺者、阿谀奉承者,都以上司为靠山。如果将磁场关闭,这类喜欢奉承的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散落在地,显得愚蠢可笑,完全散了架子。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可谓悟到了交友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公孙弘将学习的目的歪曲为阿谀谄媚,郭霸品尝魏元忠的小便,宋之问为张易之等人端尿壶,赵履温甘为安乐公主拉车的牛马。这些人载于史册,遗耻千古。
怎样识别奉承的人?主要有三种途径:动作、语言、神色——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说话使用的言辞,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架势和姿势都要学领导的样子,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开始与领导相似,甚至连腔调也会和领导一样。
奉承拍马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并不都像敬佩和崇拜那样单纯。许多人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对上司唯命是从的角色,而有些人则是非常自觉的。这其中有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如保住工作饭碗: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当靠山总比较保险;掩盖真实意图:暗中打算跳槽,不让别人察觉;缓和紧张气氛:何苦兴风作浪,待人和气为好;着眼个人前途:赢得上司好感,有利于个人发展。
不管是有意奉承还是无意奉承,都要离奉承者远些,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赞美与奉承的两个区别
赞美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正确运用这门艺术,会使被赞美者心情愉快,而作为赞美者自己,也会从中感到快乐甚至感到幸福。
但是,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真诚的赞美和奉承究竟有什么不同。因为弄清楚这个问题,是使那些不愿赞美他人者“赞口常开”的关键。
赞美与奉承有本质的区别。赞美是真诚、热忱的,是出于真实的感觉,绝不能掺杂任何不良的用心;同时,赞美是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是为满足别人对于尊重和友爱的需要,给别人以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而奉承他人则是宁肯牺牲自己的尊严去恭维人,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企图,明显的是趋炎附势,巴结讨好权威。正如卡耐基所说:“奉承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而赞美是发自心灵的。”
第一个区别:是否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起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美感”,一种冲动。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外表漂亮,言谈合自己的口味,行动敏捷,品格高尚……即在两个人之中,其中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符合自己理想和价值标准的可贵之处。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已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自己要去赞美他的一些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