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因人而言(11)

18岁以后懂点说话技巧 作者:牡之


1.吹毛求疵者

这种人总是故意挑剔毛病,硬找差错,没有问题时只想弄出些问题。他有时伪装成对工作事业认真负责的样子,有时又换上一副蛮不讲理的或自以为聪明透顶,或傲慢无知的面孔。不管他属于其中的哪一种表现,吹毛求疵者心里都揣着一个不正当的念头——不愿与人为善。当一个人处处都这么做的时候,他不是冲着真理、正确原则而来的,他只是以此作为口实和把柄,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害人不利己。

2.花言巧语者

常言道:“虚浮不实的话语缺少仁爱。”英国谚语也说:“诚实的话语常常不华丽雕琢;华丽雕琢的话语常常不诚实。”像这种描写“花言巧语”的说法还很多。花言巧语听起来十分顺耳。但如果谁要是全信这一类话,久而久之,后果必然不堪设想。爱花言巧语的人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去奉承别人,在别人被冲昏了头之后,自己的私欲也得到了满足。不仅如此,花言巧语中隐藏着一口陷阱,一口用鲜花覆盖的陷阱。经常是受害人掉进了陷阱后才发现。

3.好讲空话者

这种人说大话,爱虚名,行架空之事,谈过高之理,言虚伪之言。爱说空话的人,当他的话不能兑现的时候,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便会编出一些假话来搪塞,这样,就常常使自己陷入失败的泥潭而不自知。王衍清谈误国,赵括纸上谈兵,这是好讲空话者的典型事例。他们最后都落了个身败名裂、祸国殃民的下场。

4.鹦鹉学舌者

这种人自己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是善于吸收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将别人的思想嫁接到自己的口中,在众人面前宣讲,给人造成“这个人还真行”的错觉。无形之中令大家把他当高人看,从而崇拜尊敬他。鹦鹉学舌的性质说严重一点就是抄袭剽窃。在写作方面,这种人不会成为真正的作家,在演说方面不会成为真正的演说家。

5.华而不实者

这种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妙语生花,时髦理论总是嘴边挂。开始和他接触,容易对他产生好感,但接触时间长了之后,这种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性会暴露无遗。

公元前622年,晋襄公手下有个大臣叫阳处父。他平时喜欢高谈阔论,好自以为是地教训他人。有一次,他奉襄公之命去卫国访问,回来的时候路过鲁国的宁城。宁城有个叫宁嬴的人陪他同行。可是,刚走了几天,宁赢离开阳处父独自回家来了。宁嬴的妻子很纳闷,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回来。宁嬴回答:“我虽然同阳处父相处只有几天,但我发现他这个人好像是一株花开得好看,可就是不结果子。”宁嬴叹了口气,颇为感慨地继续说:“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这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想想看,像这样华而不实的人,别人都会怨恨他。积怨多了,我再跟着他,不仅不能得到好处,反而会受到连累的。所以,我就赶早回来了。”果然,一年以后,阳处父因为而被杀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