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礼仪的发展

每天学点礼仪学 作者:韩红月


到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系统地阐述了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儒家文化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和正宗,影响我国达几千年之久。儒家文化宣扬“礼教”,提出以“修身”、“真诚”为本,认为在各种伦理关系中对人诚实无妄才是“礼”的最高境界。把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谓之“五伦”。这五种人际关系都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信诚。除儒家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主张,如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主张废除一切礼仪;法家推崇强权政治,主张以法代礼;墨家主张平等、博爱、利他,以义代礼。各家的主张虽然不同,但通过相互吸收和融合,到后来的汉唐宋三朝逐步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一整套的等级秩序和礼仪规范。

我国礼仪的发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礼制,二为礼俗。礼制是国家制定的礼仪制度,礼俗是民间形成的礼仪习俗。礼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民间优良的礼俗,同时摒弃一些过时陈腐的礼俗。

清末,鸦片战争把中国长期封闭的大门打开了。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批的爱国人士为寻找富国、强国的道路,在把西方的文化科技引入国门的同时,也把西方礼仪介绍进来。辛亥革命之后,封建王朝覆灭,中国人为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断地进行着变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封建礼教彻底被废除,逐步形成了现代礼仪。

礼仪精髓:

改革开放以来,又不断地吸收国际的通用礼仪习俗,形成了当代的礼仪,体现了民主、平等、简洁、高效的时代特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