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对尊长送礼表示敬重,走亲访友送孩子礼物表示喜爱,朋友结婚送礼表示庆贺和祝愿,节日里互赠贺卡时共享快乐,探望病人送礼表示关心,受人恩惠送礼深表谢意。现代生活中,交际活动日益频繁,无论是个人生活或商务活动中,馈赠都是一桩非常重要的事情,它起到了联络感情、加深友谊、促进交往、沟通信息的作用。不过,馈赠要注意礼品、馈赠时机的选择和馈赠中的具体礼节,才能真正达到馈赠的目的。如果馈赠方式不当,时机不对,礼品不妥,往往会事与愿违,反而人情未结,芥蒂又生。
馈赠既然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样送都很有奥妙,决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馈赠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起码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礼物轻重得当
一般来说,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太密切的人,更是如此,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是零。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愉快接受为尺度,力争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2.送礼间隔适宜
送礼的间隔时间很有讲究,过于频繁地送则不合适。送礼过于频繁会使人感到你的功利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你送礼过于频繁,别人还得还礼,这会增加受礼人的负担。一般来说,还是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虚假,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3.了解风俗禁忌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例如,探望病人不要送“苹果”(与上海话“病故”谐音);朋友往来也不要送“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给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送蹩脚的书画就是自讨没趣;给伊斯兰教徒送带有猪形象的装饰画作礼物,可能会让人轰出门去。
4.礼品要有意义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是送礼人的一片特有心意,或是酬谢、或是有求于人、或是联络感情,等等。因此,送礼时要使礼品与你的心意相吻合,并且力争使你的礼品非同寻常,倍感珍贵。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选择,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所以,送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