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取暖的最好方法就是回家。但是苏秦一回到家,家人一看这倒霉孩子的德行,就料到肯定是把钱花光了,事也没办成,逃避劳动不说,保不齐在秦国还有“猪流感”啥的,索性集体不理他。妻子自顾自织布,没说“心肝宝贝啊,你回来了,奴家想死你了”;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也是很冷淡——死不死谁儿子?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啊。苏秦家在洛阳这个“国际大都市”,条件也不怎么好,估计也是住在城乡接合部,所以家人给他这样的脸色也是正常。
苏秦长叹:“父母不拿我当儿子,妻子不拿我当丈夫,嫂子不拿我当小叔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啊。”——当然是你苏秦的罪过了,游说你得投其所好啊,人家秦惠王要的是面条饺子的中国口味,你却非给人家吐司面包意大利通心粉与国际接轨,根本就不对卤子嘛。子曾经曰过:“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你不注意对方的心理和表情,一味地瞪着眼睛胡咧咧是不行的。貌似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也是这个问题,看问题得有所比较和联想,如果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但这也是苏秦的厉害之处,没有过多地埋怨客观条件,而是想到了自省自强。这样的人往往会成就一番事业。
苏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连夜翻箱倒柜地找出了姜太公的兵书《阴符》,趴在桌子上仔细研读,挑出精要部分来反复揣摩。看见了吗,苏秦也是学习古人经验的,我们又在学习苏秦的一些经验,如此推断下来的结论很吓人——我们退化了。
看书其实很费心神的,尤其是功利性这么强的阅读与研习。每到深更,苏秦昏昏欲睡,就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鲜血都流到脚上了。多么血腥恐怖的事情,却被我们当成刻苦学习的榜样信奉了几千年,多少孩子是听着这个变态故事在教育里慢慢长大的啊?苏秦不是面黄肌瘦吗,哪来那么多血呢?再说,流那么多血不是会更晕吗?肯定是扎的次数多,那两条腿啊,都扎成蜂窝煤了。估计他还有暴力因子,这样做是在激发自己的小宇宙。苏秦这么变态,是不是老婆、嫂子、父母给逼的?
苏秦还自言自语呢,话痨就是这样炼成的:“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劝说君王成就霸业,哦,他想不出血,那可不行。我得要金玉锦绣,得要高官厚禄,得要多多的美女,一定要比那个黄脸婆好看,她以后休想碰我……”想想就兴奋,于是继续扎大腿。咦?怎么没有疼痛感?一看,扎凳子上了,苏秦心疼了——我那实木靠背的梨花椅子啊。
一年以后,苏秦的研究成果出来了,他又在那儿自言自语:“奶奶的,这下子可以说服当代君王了吧?”
秦国的阴影太强大了,苏秦就去了赵国。也是为了报复秦国的有眼不识金镶玉,苏秦决定忽悠诸侯组织合纵对抗秦国。在华丽的宫殿里,苏秦与赵王相谈甚欢。赵王高兴,遇到贤人,于是特俗的也是特好用的路数就来了:封官,赐地,赐给苏秦相国大印,给他公关的活动经费——车马,布匹,玉璧,黄金,至于有没有美人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应有尽有,助他游说其余的诸侯国。苏秦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应该说,苏秦那时就好比原来的美元,属于通用货币,坚挺好用。最风光的时候,无数金钱供他使用,车轮飞转,马车相连,诸侯国都服从苏秦的指挥调度,赵国的地位也骤然提高。以个人之力达到这样的高度确实很不容易,你以为大腿是白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