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更快,更快(4)

大转型时代:全球帝国的阵痛1900-1950 作者:(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诸如此类五花八门的机械方法的引入,有着怎样的累积效果呢?首先,它急剧减少了对非技术劳工的需求。1900年,美国大约有1,100万“普通劳动者”(包括农场劳工);到1950年,他们的数量不到600万。在光谱的另一端,它极大地增加对工程师和技术员的需求。在20世纪初,据哈佛大学科南特校长说,化学工程尚未发展成一个行业;“现如今[他是在1951年说这话],化学工程师存在严重的不足,尽管有15,000人在过去5年里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至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师,他们的数量从1900年的4万,增长到了1950年的40万,对他们的需求依然是如此旺盛——被朝鲜战争所强化——以至于在1951年,有来自4,000多家公司的人才发掘队,到处搜寻工程学校毕业的学生,一所大学的就业指导办公室宣称:“就连我们最差的学生也至少收到了3份聘用要约。”

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唤起了人们对下面这个事实的关注:当工业文明变得更先进的时候,便出现了人们从农业向工业转移的趋势,然后再从工业转向他所说的“服务业”——意思是商业、贸易、运输、娱乐、专业技术等等。这一趋势毫无疑问正在美国发生。自1900年以来,从事农业的美国人的比例有了很大的下降;从事工业的比例总体上变化不大;从事“服务业”的比例大幅度跃升。把这一事实与关于工业内部转移的事实结合起来看,我们就得出了一个一般发现:在20世纪中叶,用自己的双手干活的人越来越少,趴在办公桌上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四肢发达的工人越来越少,大脑发达的工人越来越多;只需要有限教育的工作越来越少,需要高等教育的工作越来越多。

美国依然有很多暗无天日的邪恶工厂。依然有很多辛苦费力或单调乏味的工作。就连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也不得不雇佣维护人员、清扫工、清洁工;这些人的工作,机械化程度非常之低,他们往往构成了机器时代的一种新型无产阶级。然而,总的趋势是倾向于增进劳动者的尊严。

自从亨利·福特建立他的装配线以来,我们不断听到这样的哀叹:工厂把人变成了机器人,使人成为一台纯粹的机械螺栓紧固器。有人勾画出了这样一幅可怕的图景:在完全机械化的未来,人将被这样的劳动所异化。但实际出现的情况是:一台机器被用来拧紧那些永久性的螺栓,而从前拧螺栓的人,要么在管理着一台更为复杂的机器,要么坐在办公桌旁研究工程报告;与此同时,那些从前汗流浃背举起货包的人,如今正坐在传送装置的控制台前。正在发挥作用的原理是这样的:如果某项工作繁重或单调得让人无法忍受,那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意味着你将会有一台机器来干这项工作。

4

就像走在一支正在行进的部队前面的侦察兵一样,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也同时走在前面。一代人以来,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们一直在宣告本书前面章节中提到过的一种观念变革,这一观念就是:“人造的”物质能够比纯粹的模仿自然做得更好:它们实际上能改进自然。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准确地说,是1939年10月25日——他们拿出了这一观念的最好证明;那是当尼龙长袜第一次投放市场的时候。在1930年代和战争岁月里,另外一些技术先驱成功地把柴油机——被长期忽视的能源——广泛应用于铁路和工业生产。他们开发出了高辛烷石油,使之成为丰富的飞机动力源。他们把合成橡胶的生产带向了一个新的天地,使之不仅充当了战时替代品,而且成为一种对于一个轮子上的国家来说有着持续价值的产品。他们发现了如何把碳化钨用于高速机床的运转。他们通过发现抗生素中所潜藏的可能性,从而改写了医学的历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