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定终身(3)
徐小平语录
新《学习雷锋好榜样》之歌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自己和市场,be the best of yourself,职务、收入不断增长!职务、收入不断增长!!职务、收入不断增——长!!!
节节败进
什么叫节节败进?这是我发明的一个新词,它的意思是:当我发现并指出导致你人生失败的那些错误,你勇敢承认之,你就会获得进步。你对失败原因的反思深入一步,你离成功就前进一步,所以叫“节节败进”。
徐小平:
职业目标应该从何而来?这个来源,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从生活实践中来,从人生思考中来,从市场需求中来。而其中最最重要的来源,是从你的工作经验中来。它和你学什么专业没有关系!
在我的咨询经历中,对专业和职业目标最容易感到困惑的一类同学,就是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专业等于没有专业,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常常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
我在2000年出版的《美国留学天问》这本书里面,曾写到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女生,她在大学头几年,也是没有专业方向的。但她在大学做暑期工作期间,去了一家金融公司实习,从此就爱上了金融事业,矢志从事金融,考上了中国金融学院的国际金融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两年之后,看到金融和法律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考上了耶鲁法学院,并获得了大部分奖学金,从而搭建了她的人生平台。她的关键性转变在哪里?就在于通过暑期实习找到了金融工作,确立了搞金融的职业目标。
还有一个我非常熟悉的例子。我在北京大学英语系的一个朋友,毕业后留在北大教公共外语——这份工作,应该是外语系学生最普通、最平淡、最不浪漫的工作了。但这个家伙在教学中看到了社会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就一个猛子扎到了英语教学的急流里——如同他小时候扎到河里捉鱼摸虾那样。最终搏击十年,创造了新东方,成为了俞敏洪。他至今做的工作,还是公共外语——为中国公众与世界的接轨,提供第一流的英语培训。这就是通过工作实践找到一生事业的榜样。
去年,有一个非名牌大学金融系的大三学生来咨询有关实习的问题,我的助手Robin接待了她。她的问题是,她的职业目标是进入外资银行,现在她有了一个可以进入某500强外企实习的机会,而她的专业课还很忙,不知如何处理。
去外企实习很重要,专业课学习也很重要,乍一看好像很难区分轻重。但是,如果从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答案就会很清晰:假设这位每门功课90分以上,很厉害了吧?但是现在有一个北大的学生,他每门功课只有70多分,企业会要谁?非名牌大学90多分的学生比北大70多分的学生,一般人看来一定是北大的学习好,他们会认为是不是你的学校评分标准比较松?很重要的一点是,高考已经让你们分出高下了,两个大学不在同样的层级,在学院价值体系内寻找证明自己的方式,你要跟北大的学生竞争,永远没有出路。
对于这位同学来说,她必须意识到,既然立志要进入外资银行,你就不是在跟周围的同学竞争,而是在跟中国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学生在竞争。但就是这些学校的学生里边,也不是人人可以被500强公司录用实习的,一旦你进入了500强,并且你的工作能够被企业的评价标准认可,你就真的会脱颖而出。为什么?因为500强外企虽然有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各种用人文化的差异,但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充分国际化的跨国公司,他们具有相似性的一般人才价值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市场化的标准,国际化的标准,是区别于学院式评价标准的另一套体系!能够在这里边被一个雇主认可,你就会被更多雇主认可,这才是你拼下去那些北大、清华学生的最重要的武器!
徐小平语录
新《学习雷锋好榜样》之歌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自己和市场,be the best of yourself,职务、收入不断增长!职务、收入不断增长!!职务、收入不断增——长!!!
节节败进
什么叫节节败进?这是我发明的一个新词,它的意思是:当我发现并指出导致你人生失败的那些错误,你勇敢承认之,你就会获得进步。你对失败原因的反思深入一步,你离成功就前进一步,所以叫“节节败进”。
徐小平:
职业目标应该从何而来?这个来源,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从生活实践中来,从人生思考中来,从市场需求中来。而其中最最重要的来源,是从你的工作经验中来。它和你学什么专业没有关系!
在我的咨询经历中,对专业和职业目标最容易感到困惑的一类同学,就是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专业等于没有专业,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常常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
我在2000年出版的《美国留学天问》这本书里面,曾写到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女生,她在大学头几年,也是没有专业方向的。但她在大学做暑期工作期间,去了一家金融公司实习,从此就爱上了金融事业,矢志从事金融,考上了中国金融学院的国际金融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两年之后,看到金融和法律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考上了耶鲁法学院,并获得了大部分奖学金,从而搭建了她的人生平台。她的关键性转变在哪里?就在于通过暑期实习找到了金融工作,确立了搞金融的职业目标。
还有一个我非常熟悉的例子。我在北京大学英语系的一个朋友,毕业后留在北大教公共外语——这份工作,应该是外语系学生最普通、最平淡、最不浪漫的工作了。但这个家伙在教学中看到了社会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就一个猛子扎到了英语教学的急流里——如同他小时候扎到河里捉鱼摸虾那样。最终搏击十年,创造了新东方,成为了俞敏洪。他至今做的工作,还是公共外语——为中国公众与世界的接轨,提供第一流的英语培训。这就是通过工作实践找到一生事业的榜样。
去年,有一个非名牌大学金融系的大三学生来咨询有关实习的问题,我的助手Robin接待了她。她的问题是,她的职业目标是进入外资银行,现在她有了一个可以进入某500强外企实习的机会,而她的专业课还很忙,不知如何处理。
去外企实习很重要,专业课学习也很重要,乍一看好像很难区分轻重。但是,如果从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答案就会很清晰:假设这位每门功课90分以上,很厉害了吧?但是现在有一个北大的学生,他每门功课只有70多分,企业会要谁?非名牌大学90多分的学生比北大70多分的学生,一般人看来一定是北大的学习好,他们会认为是不是你的学校评分标准比较松?很重要的一点是,高考已经让你们分出高下了,两个大学不在同样的层级,在学院价值体系内寻找证明自己的方式,你要跟北大的学生竞争,永远没有出路。
对于这位同学来说,她必须意识到,既然立志要进入外资银行,你就不是在跟周围的同学竞争,而是在跟中国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学生在竞争。但就是这些学校的学生里边,也不是人人可以被500强公司录用实习的,一旦你进入了500强,并且你的工作能够被企业的评价标准认可,你就真的会脱颖而出。为什么?因为500强外企虽然有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各种用人文化的差异,但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充分国际化的跨国公司,他们具有相似性的一般人才价值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市场化的标准,国际化的标准,是区别于学院式评价标准的另一套体系!能够在这里边被一个雇主认可,你就会被更多雇主认可,这才是你拼下去那些北大、清华学生的最重要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