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我一直都能获得最好的机会。我也曾分析自己为何如此顺利的原因。我觉得我最大的长处是学东西特别快。不过再顺利的人生也会有困惑产生的时候。眼下最困惑我的,就是我是不是该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走下去。
当初我选择读研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于我特别欣赏那些独立的知识分子。在北大呆的时间很长,见到学校里很多真正的学者,让我觉得那些知识分子活得特别有意义,对社会亦有特别的帮助。可是如果做一个职业人士呢,和做知识分子的感觉比起来,似乎就很有欠缺,特别是在社会责任感上面。
徐小平: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也总是需要寻找自己,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定位和机会。我常常看到各方面条件优秀得不得了的学生,最后却一事无成,收入很低,心情很坏,生活质量很差,心情很郁闷。对于现在的你来说,你的转折点不在于你放弃了出国,而在于你放弃了学术制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个职业人士,就是资源的配置者和调度者。资源配置调度得好,你就可以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它的意义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贡献。
现在的中国,最缺的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指点江山,激扬思想,唤醒民众。现在的中国,缺少的是能走到创造财富的第一线,走到配置和调度社会资源的第一线,为社会带来繁荣和富有,同时改变更多人命运的那种知识分子。
※※※
S的基本资料:
2001年,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财务专业。
2005年,继续在本专业念研究生,希望从事学术研究。
2006年,在高盛投资银行部实习,萌生了放弃走学术道路的念头。
S:
我在北大本科念的是财务专业,毕业后推荐直升了本专业的研究生。
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挺顺的。我是福建人,高考的成绩大概在全省排到二十名左右。在本科阶段,我的成绩在本专业基本上一直排第一,奖学金拿了好多。本科时在学生会也做过,一直做到学生会主席。我还被选为学校的校际交流代表,当时全北京一共选了五个学生。本科时去了三四次美国,前后加起来在国外应该呆了一年左右。还在香港实习过一段时间。
这样一直到本科毕业,又顺理成章地直升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