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短期出国的好处(4)

职场新物种 作者:徐小平


在《仙人指路》的《一个英语口语老师的烦恼》里,我曾建议那个新东方的口语老师如果暂时不能留学,哪怕出去进修、短训、访问、考察,在伦敦住个十几天也有用,去纽约泡上一个月很值得,去布里斯班剪羊毛、拉斯维加玩一把、新英格兰看哈佛、纽奥尔良听爵士,巴黎、罗马、柏林、莫斯科、蒙特利尔、卡尔加里、埃德蒙顿、多伦多……哪怕参加那种十天十三国游的新时期艰苦长征,或者加入那个三千美金周游世界的经济学旅游。总之,一定得出去。因为理由很简单,新东方人才竞争的国际化,已经开始,而且就是从口语部开始。过去新东方不用外来人才也许能够成功,那是因为竞争对象大部分都是国内大学毕业的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但现在我们的老师,将不得不面对国际人才的压力了!

我还曾经举过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他在一家著名私立学校做到最高层,同时发表不少影响很大的著作,但总是感觉到自己后劲不足,感到自己离世界先进教育观念太远,总想继续出国深造、进修、读书、考察……但总是没有时间,但越没有时间,他就离世界最新教育信息、发展潮流、教育思想越远,他就越有危机感。这个家伙就是我自己。

前两年,一位多年的好友在看了我的博客后跟我说,觉得我的文字好像不如从前那般源头活水、清新如许了,建议我应该多读书,多走动。这位朋友对我是非常了解的,这个意见虽然非常微妙超前,但事实上是正确的。它触及了对所有人来说都很敏感却又非常容易忽略的问题,即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一定声望、有一定话语权的人自我更新与自我提升的问题。

从2001下半年开始,我从新东方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一开始,多年积累的案例和思绪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不绝地奔涌了一段时间。《图穷对话录》、《黄金是怎样炼成的》、《邮箱里的灯光(骑驴找马)》都是那段时间写成的。直到2004年下半年,我逐渐感到了文思的枯干。

文思枯竭的标志之一,是我发现自己在公开场合讲话时,总是那么几个笑话,那么几个案例,那么几个观点,以至于我自己都惭愧。2005年春天,我忽然对自己说了十年的那些陈旧留学故事感到郁闷无比,正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一个教育问题的研讨会,邀请新东方参加,我听说之后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这次会议,见了很多中国学生。会议结束之后,再去哈佛呆了几天,也见到了哈佛商学院一批中国学生。结果,我对留学生生活的了解,一下子更新了十年!从我贩卖了十年我自己的留学生涯,更新到了2005年斯坦福、哈佛商学院那些学生的人生状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