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我觉得英语就是磨出来的硬工夫,到时候一张嘴别人就能看出来,根本就不能靠突击。我在汇丰的面试从头到尾用的都是英语。后来,我的老板跟我说,面试的时候我一张嘴就给他留下特别深的印象。
和我一起二面时,还有一个南大的研究生也被录取了。和她在底下交流时,发现她真是那种传闻中“英文比中文说得好”的“怪物”,我这么说一点也没带夸张的色彩。我的老板后来也讲,当时他也很吃惊:中国学生的英语怎么可以这么好?徐小平:
现在国内很多上市公司的团队,有许多都是新东方培养出来的。像我的一位在高盛的朋友,当年也是我的学生,她每一次见着我都说,她自己就是新东方的一个产品。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你的故事,对于所有面临职场的大学生的意义,那就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企业选定的人才。对于外企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就是语言。如果能解决语言问题,人生核聚变的产生就有了最扎实的基础。
※※※
Y的基本资料:
2002年,考入某经贸大学保险专业。
2006年,本科毕业后进入汇丰银行工作。
Y:
我从小就喜欢学英语。这和我的中学母校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我们有很多机会和新西兰交换学生交流相处,这种与英语国家的学生的直接接触,和自己背英语书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你和他们交流多了,英语就会非常顺利地从嘴里蹦出来。中学阶段,老师还要求一天背一句话,不断用复读机来纠正读音。早上和晚上还要各朗诵半小时的英语。因此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
上了大学以后,我也在英语上下了很大工夫,尤其是专业英语。我平时比较懒,不太会自己找事做,但一旦我决定要做一件事,就一定会认认真真完成。我们保险专业对英语也非常重视,大一的英语每周有40个课时,整个班学英语都很刻苦。当时,老师甚至鼓励我们把所有的课文听磁带听写下来。我就听写了很厚的一本,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虽然很辛苦,但是事后发现,英语确实进步了许多。大三的时候,我过了英语专业八级,在我们班是第一个。
当然,要学好英语,仅靠上课肯定是不行的。我觉得英语就是磨出来的硬工夫,到时候一张嘴别人就能看出来,根本就不能靠突击。即使其他课业很重,也可以找到一些比较轻松的方法来提高英语水平,比如看看美剧,但是不要盯着中文字幕,要注意感受语音语调。大学阶段,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和学校的外国留学生一起交流,这对我帮助也很大。
我的班级一共有78个人,基本上都是去保险公司或者银行。我的offer大概可以排到最好的TOP5。据说当时投汇丰的有2000多份简历,据我所知,光我们班往汇丰投简历的就有二三十人左右。我们班得到面试的机会只有两人,最后通过两次面试最终被录用的只有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