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静雨 我的旅途(4)

最好18岁前就做过这些事 作者:俞敏洪


   周静雨 我的旅途(4)
  
  六、走向码头的路
  
  在本书作者中,我也许是最平凡的一位,与“牛”字沾不上边。但我想与和我一样普通的dream chaser们分享一下我的经历。也许我们没有惊人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没有令人啧啧称赞的竞赛大奖,但在生活中,成长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是“用心”。我想,正是我的“用心”,让我得以一步步向梦想靠近。
  
  在8月份,我开始了解学校。因为想要学习环境专业,我以环境学的排名以及综合排名为依据开始研究比较感兴趣的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排名第4、综合排名第27的密歇根大学和专业排名第3、综合排名第39的伊利诺伊大学等几所学校很自然地跳入了我的眼帘。于是我开始在一些中文留学网站上搜索关于这些大学的介绍,大致地了解了一些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录取率、声誉等。不过中文网站的资料有限,大多都千篇一律没有细节。所以我还是硬着头皮打开了大学的官方网站。和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我之前很少阅读全英文的网站,所以乍一看到满屏幕的字母相当头痛。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我知道网页里的内容一定对申请很重要,容不得半点含糊。于是我鼓起勇气一段段地看下去,遇到不会的单词就去用金山词霸翻译,直到看明白为止。就这样,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去看完了第一所大学网站上关于申请的重要信息,大到截止日期和申请途径,小到书写文书时的注意事项我都一字不漏地过了一遍。虽然整个看下来筋疲力尽,但是心里多少有了底。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以后再在网站上收集信息就越来越轻松,并且我也总结出了经验,那就是把重要的信息抄写下来。原本我很相信自己的脑子,心想“就这些截止日期和需要材料什么的还能记不住吗”,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随着了解学校的增多,各个学校的不同信息便开始在脑袋中打架,等到需要那些信息的时候再去回忆难免有疏漏,害得我不得不再次去网站上查找。于是从那以后,我每搜索一所学校,都会将重要的信息简要地写在笔记本上,包括:
  
  1.?截止日期。
  
  2.?需要提供的材料如成绩单推荐信等。
  
  3.?需要提交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有的学校不要求SAT2)。
  
  4.?essay题目,以便在正式开始写作前有时间就去构思。
  
  5.?有些学校或其中的学院会多少透露出他们希望看到的申请者的特质,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等,以便在写essay时能时时注意突出自己的这些优点。
  
  6.?查看信息时暂时无法解决的疑问,以便之后想办法弄清楚。
  
  说到申请,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申请文书,并且我也相信文书的质量是我的录取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我的经验是,文书一定要用心地准备。事实上,申请密歇根的一篇仅有250字的short answer我前前后后写了两个月,改了6版直到自己满意才放心地提交。这篇文章的初稿9月底开始写,但每写完一稿,仔细思考后都会发现问题,想要做到更好。甚至在10月初晚上看2016年奥运会申办投票直播时,我顿时受到启发,在电视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又重新写了一篇。就这样,一篇短短的文章被我修修改改,直到10月20日交出最终版。这过程仿佛是将我头脑中的信息和想法层层筛选提纯,最终得到精华。在我看来,写一篇申请essay与一篇SAT考场作文有相当大的差别,并不是只要扣住题写够字数就是好文章。许多学校都会要求申请者写一篇类似于“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的essay,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字数中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贴合这个专业的与众不同的长处,说白了,就是让AO看见essay就觉得你真的适合并有潜力学习这个专业,这样一来录取的可能性也许就会提高不少。而这类的文章申请第一所学校时写得比较完美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申请其他学校遇到类似题目时在原文基础上加以修改即可。
  
  对于文书,我还有一个经验,就是:不要害怕给别人看。在写文书的过程中,除了workshop的老师帮我修改,我还将文书拿给一些比我更成熟更有经验的人,并虚心地接受他们给予的建议。这其中有我的爸爸、周容老师、父母在美国的朋友以及已经在美国有过申请经验的学长学姐。我真心地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无私而细心的帮助,才让我的申请文章一步步走向我心中的完美。
  
  在申请的过程中,有一个决定今天看来很正确,那就是早交书面材料。虽然提前申请的截止日期多在11月,但是我在十一前,就将成绩单等书面材料邮寄了出去,即使当时我的申请文书还没有完成。因为邮寄需要几天的时间并且过程中有丢失的可能,提前寄出留给了我处理邮件丢失等紧急情况的余地,从而保证了文件能够及时到达。并且当书面材料已到达学校后,我们在网上填的申请表格和文书一旦提交,学校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开始进行评估。我想如果我在10月20日提交网申后再寄送文件,我估计就与11月20日的录取结果无缘了。
  
  而对我的第一份申请,我至今印象深刻。在10月1日那天上午,艳阳高照,气势磅礴的国庆阅兵仪式开始了。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对我申请UIUC的两篇文章作最后的修改。当阅兵的战斗机拖着洁白的烟雾呼啸着在湛蓝的天空中飞过,阅兵进入高潮,电视中壮观的画面和窗外飞机的轰鸣让我心潮澎湃,深深地为祖国感到自豪。这时,我终于勇敢地按下了屏幕中的“submit”,在祖国的生日这天提交了人生中第一份大学申请,我的梦想也在此刻正式出发,飞向了大洋彼岸。
  
  现在回想起2009年底的日子,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我要自己选学校翻看全英文网站,自己填表格,自己写文书,deadline一天天迫近,我还要参加10月SAT2和12月的SAT1,期间的托福考试以及学校的期末考试!这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时光。没有中介全程包办,申请的路对我来说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让我一直处在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的状态中。这个过程中,我不时会有各种疑问。有些问题在现在看来很简单,但当时确实很困扰,比如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寄送时间问题,推荐信提交问题,表格填写问题等。我不能轻易忽略掉任何问题,因为我知道如果这个时候无视问题蒙混过去真的是在糊弄自己。好在每个问题在经历纠结后最终都能解决,有了疑问我还可以直接发邮件问AO,可以向周容老师咨询,可以向已在美国的学长学姐请教或与workshop的同学们讨论。申请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能够勇敢面对,用心对待,这个坎儿就一定能成功地过去。
  
  现在我一点也不后悔自己在workshop指导下操作自己的申请,甚至很庆幸我没有让中介抢走这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经历。在那段时间里,虽然我频繁地感受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焦急、无助、恐慌、迷茫甚至痛苦,但我心里知道,我的一切拼搏和用心去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梦想而努力。DIY申请,就像是一个靠着自己的双腿奔跑着追逐梦想的过程。每解决一个问题,每改完一篇文书,我就能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向梦想靠近了一步。人生中又能有多少纯粹为了梦想而努力的时光呢?申请,将是我一段珍贵的回忆。
  
  此外,独立地完成申请,了解每一件事情,解决每一个问题而没有任何中介的参与让我颇有成就感。我想,这也是我成熟的人生的第一步。妈妈开玩笑说:“即使你万一出不了国,在国内也能当个好中介!”
  
  七、新东方,梦想的加速器
  
  在我准备标准化考试以及留美申请的过程中,新东方无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俗一点说,是新东方把我“领上了道儿”,让我从对出国留学的“无知”逐渐走向了“熟知”。从SAT基础班、强化班,托福强化班、考前点题班到SAT2的考前强化班,新东方的一队优秀的极具幽默气质的老师们,让我们在一堂堂笑得喘不上气儿的课堂中学会了做题的技巧。我至今对张帆作为“村长夫人”的奶奶,晶磊老师大肚皮的爸爸,以及李侃老师的外院生活故事记忆犹新。不过,老师们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欢笑,还有一些人生的感悟。我至今忘不了晶磊老师在SAT阅读课上放的那段令我们每个人都热泪盈眶的讲述一位父亲推着坐轮椅的儿子几十年如一日周游世界的视频,忘不了她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告诉我们母爱的伟大,忘不了李永远老师在结课的那天晚上为我们推荐好书,告诉我们他感悟出的人生哲理,一直到班主任着急下班催促我们离开教室。
  
  新东方老师的敬业精神也一直让我感动。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李侃。在课堂上,他为我们细细总结写作部分中的考点、语法规则以及出题规律,让那些看起来扑朔迷离的语法题变得清晰明了,一攻即破。李侃老师经验丰富,待人热情,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人常常忘记了他只有20多岁。他不但在课上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做题水平,在课间顾不上喝水被我们“抱住”耐心地答疑,他还把电话号码留给我们。在结课后,我常常在积累了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后发短信向他求助,他每次都准备好试题集在电话响起一声后便接起,耐心地为我讲解直到我心满意足地弄明白所有疑惑。在6月份的考试前,李侃老师自发地组织答疑,那天晚上,我们近十个在考前极端焦虑的同学把他团团围住,不停地问着真题和OG上的各种问题。其间,李侃老师不停地接到约他出去吃饭之类的电话,但他一律谢绝,一心一意地为我们解答题目中的问题,并根据题目为我们总结知识点,甚至连我们在SAT作文上的问题也一并帮我们解答。就这样,从下午5点到晚上8点,李侃老师一刻不停地回答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因为那天晚上在李侃老师的帮助下我把OG上所有疑惑的问题全部扫清,在两天后的考试中,我看着一个个似曾相识的试题心中一阵阵喜悦,看到题中许多才刚刚总结过的知识点,正确答案仿佛一个个在试卷上自己凸显出来。最终,我在那次考试的语法部分中得到700分的不错分数。看到分数后,我第一时间发信息告诉李侃老师,不一会儿,老师就回信息向我表示祝贺,并说:“只要你们能出成绩,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我真的很庆幸能够遇到如此一位好老师!
  
  8月份,申请季就要开始了,眼看着身边准备出国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中介气定神闲,我却陷入了焦虑和犹豫。我和爸爸妈妈都不愿意将申请这么重要的事情全权交付给中介,但是如果完全自己DIY我心里特别没底,因为我完全不知道申请究竟该怎样做,有了问题都不知道该问谁。正在我着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时,一个比我大一岁当时已经被大学录取的学长向我推荐了新东方的workshop。进入了workshop我心里变得特别踏实,因为在workshop中,我既能完全操控自己的申请,又有了依靠。在每周的上课期间,周容老师一步步地向我们介绍申请的流程,与我们分享上一个workshop班里学员的申请经验,并让我们在讨论中学到文书的写作方法。简而言之,workshop没有帮我们申请,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申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在集训结束后,周容老师没有停止给予我们帮助,每次遇到疑惑发邮件询问,经验丰富的她都是有问必答,是我们五十几个孩子共同的“Counselor”。
  
  在workshop中,我更是认识了一帮“战友”,我们在申请过程中相互鼓励,探讨问题,让我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