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年不时穿梭,手本不断地被递进来。
我猛地醒过神来,急忙说:“顾公巡抚敝省时,惠政湖湘,清节伟绩,士民共见;亦曾错爱学生,拔正于毁齿之时;屡屡在学生面前,对元翁的行止、才识赞叹不已。”
严嵩点头:“东桥亦曾赐函荐扬叔大,说是湖广一奇少年!故而老夫对叔大早有印象了。可惜啊……”说至此,严嵩长长叹了口气,“东桥当代名流、文坛领袖,本应膺副枢要,却……”严嵩欲言又止。
不过我知道他要说什么。当年当今皇帝尚无子嗣时,顾大人以吏部侍郎身份上疏,请求过继子嗣,立为太子,触怒圣上,才贬官地方的。
“都过去了,不说也罢!”严嵩感慨道,低声道,“老夫已在圣上那里为东桥请了恤典。”
我见这正是时机,忙说:“顾公死而有憾,况临终前,还有一桩……”
“不说这些了,”严阁老打断我的话,微笑着问道,“叔大都在读些什么书啊?”他似乎没有要我回答的样子,接着说,“你们的老师徐大人,可是个有学问的人,德高望重,要好好向徐大人求教才是。”
传闻中,严嵩对徐阶戒心很重,徐阶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从严嵩的话中,听不出这层意蕴。我正感到纳闷,严世蕃走了进来,也没有和我寒暄,就说:“父亲,宫中冯公公前来取青词,儿子已引冯公公到书房等候。”
我打量了严世蕃一眼。此公与乃父实在不可比拟,严嵩身材高大消瘦,世蕃却是矮胖子,肥头大耳,粗脖短颈,看上去好像脑袋直接长到肩膀上一般。脸上堆满横肉,还瞎着一只眼睛,说话粗声嗡气。
“喔,冯公公来了?老夫过去见见。”严阁老忙站起身,向我表示歉意。
严世蕃则吩咐手下的人:“照老规矩办。”
过了好大一会,严嵩才回到花厅,一进来,就笑着很关心地问了我的身世。听了我的叙述,竟引得他感慨了一番:“叔大呀,咱们都是起于贫寒之家啊!不容易,不容易啊!令堂是不第秀才,先父也是不第秀才,一生郁郁不得志啊!”
“元翁乃三朝元老,国之重臣,学生哪里敢和元翁相提并论呢!”我谦恭地说。
“叔大此言差矣!”严嵩道,“老夫不过虚长几岁而已。如今英主临宇,朝政清明,海内宴安,百年难得一遇。好好做,前程不可限量啊!我辈垂垂老矣,未来还是你们年轻人来担当。”
严嵩高大、瘦削的身躯端坐在太师椅里,眉毛稀疏,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嘴角微微上翘,嘴唇稍有凸出,说话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吐字很清晰。他总是不停地捋着自己长长的髯须,给人以敦厚长者的感觉。
我忙回应说:“哪里,学生听说元翁虽年逾花甲,却益发精爽,不异少壮,朝夕处理政务,未尝一归休沐!”
“哈哈,托圣上宏福,还算健壮。”严嵩很为自己的身体自豪。
我思忖着,该怎样把何心隐的事说出来呢?两次都被严嵩打断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了。
“喔,甚好甚好!”严嵩心不在焉地说了句,边从太师椅上站起身,要送客的样子。
该告辞了?我也忙站起身,望着严阁老,心里“咚咚”直跳,好不容易登门拜访,可要办的事还未来得及说,这可如何是好?咬了咬牙,刚要说话,严嵩抱了抱拳,“恕老夫不送之罪。”说完,转身从里面的小门走出了花厅。
我向着严嵩的背影鞠躬施礼,正尴尬间,严年进来,弓身、伸手,作了一个请的动作。我只好跟在严年身后,穿过一道又一道门,来到另一个套院,进了一个只放着两把红木扶手椅、一个小茶几的房间。
房间很小,只有一个两本书大小的窗户,厚厚的墙壁,笨重的木门,坐在里面,我突然生出坐牢的感觉。
不一会,门打开了,严世蕃匆匆走了进来,随即,严年顺手又把房门轻轻关上了。
严世蕃倒是直截了当,没有客套,一落座,就开口问:“叔大有何事要愚兄效劳?”
见严世蕃一副忙忙碌碌的表情,我急忙简单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
严世蕃听罢,稍作思索,道:“鄢懋卿能干,见微知著,防范于未然,当予嘉勉。听家大人说,都察院正缺御使,按例,正需从知县里物色,鄢懋卿倒是合适人选,就把他调到京里来嘛!至于何心隐,创办什么‘聚合堂’,有悖礼教,哪里还配做举子?应褫夺举人身份,着其思过。好在这个案子还没有呈报御批,刑部那里,就由愚兄去转圜了。”
都说严世蕃天赋异常,精通国典,谙熟世故,乃严嵩须臾不可或缺的幕僚和助手,以致于有“小丞相”之称。看来,传言不虚呀。这么一件棘手的事,到他那里,就这样轻而易举化解掉了。我曾经担心,鄢懋卿是严嵩的门徒,释放何心隐,鄢懋卿岂不丟面子?如果严氏父子维护鄢懋卿,何心隐岂不就没有救了?这近乎是一个死结了。可严世蕃如此处理,简直是皆大欢喜了。鄢懋卿因防范有功,升职进京,释放何心隐也不会有损他的声誉了;而何心隐本来就不屑于举人身份,早就自动放弃了,再褫夺不过是个形式,于何心隐无损。
我松了口气,同时多了一份对严世蕃的钦佩。
事后才知道,这也是严府的规矩。严嵩从来不过问具体事务,一概由严世蕃处理。对那些主动登门者,只要一看见手持折扇,就知道有事要办,严年自然就预作安排。只有身份地位特殊,需要严嵩出面见的人,他才接待片刻,其他一般都直接引进严世蕃的密室,就事论事,速战速决。需要严嵩出面办的事,诸如重要官员的任命等,则由严世蕃向其父提出方案,严嵩出面办理。我毕竟是翰林,而且早有顾大人的荐扬,所以严嵩给了很大面子。都怪我还是不懂规矩,几次要在严嵩面前说起请托之事,差一点把气氛都给搅坏了。
没想到,事就这样顺利地办成了。看着顾峻感激的样子,刚刚萌生的一丝成就感却又骤然被一种悲凉的心绪替代。
我猛地醒过神来,急忙说:“顾公巡抚敝省时,惠政湖湘,清节伟绩,士民共见;亦曾错爱学生,拔正于毁齿之时;屡屡在学生面前,对元翁的行止、才识赞叹不已。”
严嵩点头:“东桥亦曾赐函荐扬叔大,说是湖广一奇少年!故而老夫对叔大早有印象了。可惜啊……”说至此,严嵩长长叹了口气,“东桥当代名流、文坛领袖,本应膺副枢要,却……”严嵩欲言又止。
不过我知道他要说什么。当年当今皇帝尚无子嗣时,顾大人以吏部侍郎身份上疏,请求过继子嗣,立为太子,触怒圣上,才贬官地方的。
“都过去了,不说也罢!”严嵩感慨道,低声道,“老夫已在圣上那里为东桥请了恤典。”
我见这正是时机,忙说:“顾公死而有憾,况临终前,还有一桩……”
“不说这些了,”严阁老打断我的话,微笑着问道,“叔大都在读些什么书啊?”他似乎没有要我回答的样子,接着说,“你们的老师徐大人,可是个有学问的人,德高望重,要好好向徐大人求教才是。”
传闻中,严嵩对徐阶戒心很重,徐阶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从严嵩的话中,听不出这层意蕴。我正感到纳闷,严世蕃走了进来,也没有和我寒暄,就说:“父亲,宫中冯公公前来取青词,儿子已引冯公公到书房等候。”
我打量了严世蕃一眼。此公与乃父实在不可比拟,严嵩身材高大消瘦,世蕃却是矮胖子,肥头大耳,粗脖短颈,看上去好像脑袋直接长到肩膀上一般。脸上堆满横肉,还瞎着一只眼睛,说话粗声嗡气。
“喔,冯公公来了?老夫过去见见。”严阁老忙站起身,向我表示歉意。
严世蕃则吩咐手下的人:“照老规矩办。”
过了好大一会,严嵩才回到花厅,一进来,就笑着很关心地问了我的身世。听了我的叙述,竟引得他感慨了一番:“叔大呀,咱们都是起于贫寒之家啊!不容易,不容易啊!令堂是不第秀才,先父也是不第秀才,一生郁郁不得志啊!”
“元翁乃三朝元老,国之重臣,学生哪里敢和元翁相提并论呢!”我谦恭地说。
“叔大此言差矣!”严嵩道,“老夫不过虚长几岁而已。如今英主临宇,朝政清明,海内宴安,百年难得一遇。好好做,前程不可限量啊!我辈垂垂老矣,未来还是你们年轻人来担当。”
严嵩高大、瘦削的身躯端坐在太师椅里,眉毛稀疏,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嘴角微微上翘,嘴唇稍有凸出,说话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吐字很清晰。他总是不停地捋着自己长长的髯须,给人以敦厚长者的感觉。
我忙回应说:“哪里,学生听说元翁虽年逾花甲,却益发精爽,不异少壮,朝夕处理政务,未尝一归休沐!”
“哈哈,托圣上宏福,还算健壮。”严嵩很为自己的身体自豪。
我思忖着,该怎样把何心隐的事说出来呢?两次都被严嵩打断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了。
“喔,甚好甚好!”严嵩心不在焉地说了句,边从太师椅上站起身,要送客的样子。
该告辞了?我也忙站起身,望着严阁老,心里“咚咚”直跳,好不容易登门拜访,可要办的事还未来得及说,这可如何是好?咬了咬牙,刚要说话,严嵩抱了抱拳,“恕老夫不送之罪。”说完,转身从里面的小门走出了花厅。
我向着严嵩的背影鞠躬施礼,正尴尬间,严年进来,弓身、伸手,作了一个请的动作。我只好跟在严年身后,穿过一道又一道门,来到另一个套院,进了一个只放着两把红木扶手椅、一个小茶几的房间。
房间很小,只有一个两本书大小的窗户,厚厚的墙壁,笨重的木门,坐在里面,我突然生出坐牢的感觉。
不一会,门打开了,严世蕃匆匆走了进来,随即,严年顺手又把房门轻轻关上了。
严世蕃倒是直截了当,没有客套,一落座,就开口问:“叔大有何事要愚兄效劳?”
见严世蕃一副忙忙碌碌的表情,我急忙简单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
严世蕃听罢,稍作思索,道:“鄢懋卿能干,见微知著,防范于未然,当予嘉勉。听家大人说,都察院正缺御使,按例,正需从知县里物色,鄢懋卿倒是合适人选,就把他调到京里来嘛!至于何心隐,创办什么‘聚合堂’,有悖礼教,哪里还配做举子?应褫夺举人身份,着其思过。好在这个案子还没有呈报御批,刑部那里,就由愚兄去转圜了。”
都说严世蕃天赋异常,精通国典,谙熟世故,乃严嵩须臾不可或缺的幕僚和助手,以致于有“小丞相”之称。看来,传言不虚呀。这么一件棘手的事,到他那里,就这样轻而易举化解掉了。我曾经担心,鄢懋卿是严嵩的门徒,释放何心隐,鄢懋卿岂不丟面子?如果严氏父子维护鄢懋卿,何心隐岂不就没有救了?这近乎是一个死结了。可严世蕃如此处理,简直是皆大欢喜了。鄢懋卿因防范有功,升职进京,释放何心隐也不会有损他的声誉了;而何心隐本来就不屑于举人身份,早就自动放弃了,再褫夺不过是个形式,于何心隐无损。
我松了口气,同时多了一份对严世蕃的钦佩。
事后才知道,这也是严府的规矩。严嵩从来不过问具体事务,一概由严世蕃处理。对那些主动登门者,只要一看见手持折扇,就知道有事要办,严年自然就预作安排。只有身份地位特殊,需要严嵩出面见的人,他才接待片刻,其他一般都直接引进严世蕃的密室,就事论事,速战速决。需要严嵩出面办的事,诸如重要官员的任命等,则由严世蕃向其父提出方案,严嵩出面办理。我毕竟是翰林,而且早有顾大人的荐扬,所以严嵩给了很大面子。都怪我还是不懂规矩,几次要在严嵩面前说起请托之事,差一点把气氛都给搅坏了。
没想到,事就这样顺利地办成了。看着顾峻感激的样子,刚刚萌生的一丝成就感却又骤然被一种悲凉的心绪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