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占卦之前,为了表示诚意,还需默念一小段祷词,原文是:
“假尔泰筮有常,某(自己名字)今以某事(想要占问之事),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之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
意思是:希望凭借伟大占筮所拥有的恒常法则,某现在正在考虑某事,不知可不可行。因此特地将自己的疑惑拿来请教神明的灵验智慧,有关此事的吉与凶,得与失,懊恼与困难,担心与宽心,都希望占筮的神奇功能可以明白告诉我结果。
今天我们占卦时是否需要背诵这段话呢?其实只要记得大意就可以了。如果太过于坚持这样的字句,未免有些形式主义了。我的做法是:让自己心思安静下来,存想所要占问之事约一分钟,再向占筮之神请求指导,然后进行占卦。用筹策或数字占卦时皆是如此。
占卦结果出来之后,还有一大挑战,那就是“如何解卦?”这里涉及对《易经》文本的研究以及个人直觉所得的灵感。换言之,占卦不是算命所谓的铁口直断,而是要求我们运用理智去明白自己的处境与相关位置,然后以合情合理的态度去调整自己的想法。
“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这是三不占的原则。
何谓不诚不占?占卦是心中有疑惑,再诚恳请教鬼神之事。此处所说的鬼神,泛指祖先之灵而言。祖先没有不关照子孙的,但子孙首先必须诚心。由于《易经》的重点在于提醒人培养“德行、能力、智慧”,而占卦是特别针对智慧而做的设计。至于这是否涉及迷信的问题,将来再作深入的讨论。
何谓不义不占?你所提的问题必须合乎“正当性”,因此明知一事为错而去占问,将徒劳无功。当然,别人未曾委托的事,你不该问;有关别人的私事,你也不必问。出于真诚又合乎道义,占卦结果才会“如响斯应”。
那么,何谓不疑不占?有些问题依常理常情即可决定其结果,又何必占问?譬如一个学生不用功,你占他考试成绩好坏,不是多此一举吗?真正的疑问依然很多,譬如我想知道自己的“时运”,想知道某项投资是否有利,想知道某次旅行是否平安,想知道亲友生病是否很快痊愈,等等。
谨守“三不占”的原则之后,就可以放心使用占卦来帮助自己做选择了。占卦容易而解卦困难,这一点永远是我们面对的挑战。
有一部电影,取名“非诚勿扰”,意在提醒人们:如果没有诚心,连交朋友也办不到。那么,占卦之事呢?
《易经》系辞传谈到占卦时,有两句话值得注意:一是“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二是“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先说第一句话。人到一定年纪(如四、五十岁)以后,往往既没有老师也没有保护者(无有师保),这时遇到重大的疑难该怎么办?占卦使人好像面对自己的父母(如临父母),可以得到用心良苦的建议。这是我们智慧上的父母。父母无不爱护子女,子女何不诚心信赖呢?
再看第二句话。占卦是人在想办法,同时也拜托鬼神一起出主意。古人相信“人死为鬼”,这里所说的“鬼”就泛指祖先之灵而言。鬼神不受身体及时空的限制,所以可以预知未来。百姓学会了占卦,就可以预知未来。百姓学会了占卦,就可以“与能”,一起来展现这种特殊能力。
古人采取正式的筹策占卦时,往往选在清晨心思清净、洗净手脸之后;若在白日,有的还会先斋戒沐浴。这些都是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平常向父母、长辈、老师、各种专家请教时,不是也需心怀诚意吗?这种诚意完全排除了心存侥幸的迷信或算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