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勇于打破规则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 作者:(美)蒂娜·齐莉格


你也许会认为,个人或者小型的新公司更容易挑战世俗、打破常规,其实,大公司内部在遇到挡道的常规时也会冲破它。我从以前的学生特里西娅?李(Tricia Lee)那里听说了微软发布Zune的事。微软设计Zune是为了与苹果公司的iPod竞争,开发日程非常紧张。项目进行到快一半时,他们发现目标显然无法完成,根据当时的进度,再考虑到各部门间常有的互相扯皮,反馈环节,还有官僚作风,实际开发的时间比预期要长得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项目团队的一个小组从团队其他成员中独立出来,加班加点地工作。他们完成了软件代码中一段重要的基础代码,将项目重新拉回了正轨,而且鼓舞了团队士气,微软因此如期完成了Zune产品的开发。

像微软这样的公司都会实行具有拓展性的流程,在公司内部跨部门运转。但是,拓展性流程并非总能管用。如果事情已经火烧眉毛,应当尽快解决时,公司就应当敢于像特里西娅和微软的Zune团队一样,打破官僚作风。事实上,许多公司都决定实施臭鼬工厂(Skunk Works)计划,从日常工作中拉出人员组成一支团队,授权他们打破常规,允许他们自由思考,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规则往往是用来打破的,俗话说“与其请求许可,不如恳请原谅”,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多数规则就像是位于最低层的公共管理者,把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限制在界限以内。如果你问别人怎么拍电影、怎样开公司、如何进入研究生院或者竞选,他们会列出一长串的方法,都是告诉你如何逐步从业内人士那里获得支持,如找代理人、筹集创业资金、通过考试、获得认可,等等。大多数人会选择循规蹈矩……但有些人却不。要知道,常有新办法可以绕开规则行事,得以跳脱传统的条条框框,另辟蹊径达成目标,记住这一点极其重要。比如,当多数人挤在通往高速路的主干道上,都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队列中等待时,有一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走了边道,更快地抵达了目的地。诚然,某些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安全,维持秩序,形成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流程,但是,质疑规则还是值得尝试的,毕竟当常规的道路堵上的时候,绕行的边道能带你实现目标。

Endeavor的琳达?罗滕伯格讲了一个与打破规则有关的故事,是关于两名战斗机飞行员分享彼此的学习经历的。第一名飞行员说:“我的导师教给我1000条驾驶战斗机的守则。”另一人说:“我的导师只教了我三条。”第一个人听后扬扬得意,心想自己学到的要多得多。第二个人又接着说:“我的导师告诉我有三件事千万不能做,其他的都由我自己看着办。”这个故事说明,掌握反规则的少数事,好于记得自以为应当做的许多事。此外,这个故事还提醒人们,规则和建议有巨大的差别。一旦建议逐渐减少,你会发现,规则往往比想象的要少得多。琳达正是这样领导Endeavor:他们只告诉每位加盟者哪些事不能做,其他的则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