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约克恰恰发现了这一点,他是斯坦福大学生物设计计划的负责人。保罗的研究基地设在学校医学院,与工程学院只有一街之隔。大约10年前,保罗就发现,斯坦福由于没有创造条件让医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师生一起共事,白白丧失了很多发明医学新技术的机会。包括医生、医学院学生、科研人员在内的医学人士,需要工程人士协助设计新产品、新流程来改善医护情况;而对街的工程人士,正希望找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够一展拳脚。于是双方领导聚在一起,花了好几个月讨论合作的方式。鉴于医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工作方式不同,所使用的专业术语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协商的过程相当复杂。最后,他们终于设计出了一套方案,生物设计计划就此诞生。同一时期,保罗其他医学和技术专业的同事也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关系,所有这些团队最终都集合到叫作BioX的大团队之下。这个计划如此宏大,因此着实磨合了好几年,才形成如今跨专业的合作,结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在医学院和工程学院之间新建成了一栋大楼作为研究基地。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即机会有时候就隔街相望——你只需稍稍抬眼就能看到。没人告诉保罗要这么干,可是他发现了这个需求,就去填补了空缺。
有些人能用建设性的方法填补其他人绕道而行的空缺,并且为自己创造机会。我跟很多这样的人交流过,黛博拉?邓恩(Debra Dunn)是其中一个典型,她在惠普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黛博拉在惠普的第一份工作在公司总部,几年后,她非常希望能转去公司运营部门,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的工作情况。其时,恰好测试与测量部门有一个职位空缺。虽然黛博拉从未想过做人力资源经理,但考虑到这份工作有机会深入了解公司运营部门的功能,她仍然决定接受。
几年后,为避免裁员,惠普在全公司实行提前退休的措施。黛博拉所在部门的管理层因此全体离职,人事变动巨大。后来新总经理走马上任,很多职位出现空缺,亟待有人填补。黛博拉注意到了这些空缺,决定抓住机会。她毛遂自荐去管理重组后的生产部门。黛博拉之前从未管理过生产,但是她与负责生产的前任董事们共事了很久,所以信心十足,而且她可以边做边学,补上生产管理的知识。黛博拉虽然不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不过她成功说服了新来的总经理,使他相信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黛博拉的加入给团队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她在团队内推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措施。仅仅两年后,黛博拉运用同样的方法又得到了惠普市场营销的高级职务,这次她同样没有等待别人提拔,只是重新调整自己的技能,适应新职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