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们仔细观察“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就会发现,父母的影响力,只是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才会特别强烈。从那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们谈起父母,十之八九都是自己童年时代发生的故事。有鉴于此,我们相信,“E学生”成长之路上第四个秘密,是他们的爸爸和妈妈。
我们对“爸爸和妈妈”研究曾经向很多方向延伸出去,有一度把焦点指向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性格,或者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地位,有一度又指向父母的“教育方式”。但是后来我们发现,那都是歧途。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不是取决于这些因素,而是取决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
这也是90%的“微软小子”都是出自平常人家的奥秘。
离家时刻
我很奇怪,现在的孩子十八九岁了去上大学,妈妈还要陪着。
--张亚勤
1978年盛夏,中国中部一个城市中心的火车站。
那一天,车站上人很多,又脏又乱。周围都是大人,亚勤夹在他们中间,显得特别矮小,还很瘦,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子。这也不能怪他,他才12岁。
可是从这时起,他就要离开家,离开妈妈。他已经是大学生了,对他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以前只知道那是个青年呆的地方,可是他还没有走出童年时代呢。
周围人挤人,有人撞了他一下。他手里提着的包掉在地下。那一瞬间,这孩子有点慌,拉紧妈妈的手,觉得抓到了一个依靠。说来也怪,在妈妈身边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现在,就要离开妈妈了,他才第一次从那只手上感觉到安全。可是他知道,妈妈不会陪伴他。妈妈在他走出家门的时候就已经说了:“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
他仰起头来,看看妈妈。妈妈注视着他,眼光里面有一种异样的光彩,与其说那是怜爱,不如说那是鼓励。
“去吧,你能行。”妈妈说。
这话在亚勤听来是那么熟悉。过去的这些年里,每逢关键时刻,妈妈就在他的耳边说:“去吧,你能行。”一次又一次跳级上学的时候、独自出门旅行的时候、参加数学竞赛的时候、得了肝炎去住院的时候、在中国科大的报名表上写下自己姓名的时候,妈妈都是这样说的。那时候妈妈眼睛里面的光彩,就像现在一样。
罗伯·麦克纳马拉曾经说:“人脑和人心一样,朝着被赞赏的方向走。”事实真是这样的。每个杰出孩子的周围都有一个鼓励和赞美的世界。很多人见了这情形,都会有个误解,觉得一个孩子是因为聪明,所以值得赞美,其实情形往往相反,孩子是因为得到赞美,所以才聪明起来。
外婆一直夸奖亚勤有天赋,总是对他说,“那是你妈妈爸爸给你的最好的礼物,千万不要浪费了。”他对外婆像对妈妈一样亲,小时候总是往外婆家里跑,还记得外婆常常说:“去吧,你能行。”后来妈妈每次对他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他都会想:“妈妈一定是从她的妈妈那里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