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做个不动声色的识人高手
有一种骗术屡见不鲜,就是在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买水果时,真钱被掉包了。小宋就有这样的遭遇。小宋买了点水果,付钱的时候老板趁他不注意把小面值的钱故意撕掉一个角,借故拒收。小宋因此换了三次钞票,直到换到100元面值时,小贩以假换真将钱掉包后,又以没零钱为由还是拿了那张少了一个角的小面值钞票。
小宋的道行还不够深,交易时没有发现自己受骗了,白白蒙受了损失。如果小宋能适时观察一下卖水果老板的动态,他有可能就避免了这场无妄之灾了。为什么呢?因为,骗子敢出来混,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要想发现他的小动作是很难的,但观察他的表情或肢体动作,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高手是怎么应对的吧。
法国的一个讽刺小说家到德国去旅行。他完全不懂当地的语言和货币,他用自己的法国硬币兑换了一些小面额的零钱之后,要给司机和其他人付费,他会怎么做呢?他先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钱币,然后一个一个地数到收费人的手里,并且,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对方的面孔。一旦察觉对方脸上闪过一丝微笑,他就立即把正要放到对方手里的最后一枚钱币收回去。后来,他发现,用这种办法,他从来不会为买东西而多付钱。
高手的道行确实高深,会一眼透视人心的小把戏,但更重要的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
02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我们置身人群之时,就是看穿人心的开始。也许最初的时候,初学者只能茫然地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无从下手,也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但别着急,慢慢来,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充分动用自己的感官,留心身边的现象,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不要小瞧了观察,这里面可大有学问呢。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观察,不过是单纯地用眼看罢了。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个穿着大猩猩服饰的人从一群学生面前走过,与此同时其他活动正常进行。结果,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注意从他们身边经过的“猩猩”。既然没有注意到,也就没有进行观察,更谈不上看穿人心了。
因此,看穿人心,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是第一步。只有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用脑思考,才能在“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看穿人心的能力。
有一次,高尔基和两个作家朋友到那不勒斯一家饭店就餐。坐定之后,高尔基建议来一次看人比赛。大家选定一位顾客进行瞬间观察,说出各自观察所得的印象,谁说得最准确、最细致,谁就是优胜者。他们选定了一位正推门而入的顾客。高尔基观察一番,说出他的大致特征:脸色苍白,身穿灰色衣服,双手细长且微微发红。作家安德烈耶夫则看出他衣服的颜色不对。另一位作家布宁说得更详细了:身穿灰色衣服,搭配了一条带小花的领带;双手细长且红,小指甲还有点不正常。他还根据此人的举止、神色,猜测此人可能是个骗子。大家向饭店的主人一打听,果然不出布宁所料。布宁能看出这么多,关键就在于他不仅仅用眼看了,还用心想了。
会观察,才能避免识人不清。这就要求我们在“看”的过程中,不能消极地只用眼看,而要积极主动地调动所有感官,用脑子去看,越仔细越耐心越好。
03 对身边的人释放善意的微笑
有时候我们很清楚何时何地会与某人相遇,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与素不相识的人打交道,甚至不期而遇,发生交集。通常,我们对他们的存在视而不见,认为都是些毫不相干的人,没有结交的必要,所以就疏于联系来往,忘记了“朋友多了好办事”的古训,也失去了一次看穿人心的机会。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连一只鸟都没有见过,又怎么知道林子里都有些什么鸟儿呢?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结识的人多了,我们才能由无数单个人的个性总结出一类人的共性,才能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料库”,才不会有“人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试想有一天,当我们要挑选一个合作伙伴时,是从几个人里选一个容易,还是百里挑一更容易?当我们再结识新朋友、新同事时,我们是不是更能推测出此人的基本特质和性格呢?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找到相交线,拉近与周围人的距离?
其实,陌生人变朋友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复杂,也花不了太长的时间。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赞赏或是一句友好的搭讪都具有神奇的魔力,能拉近你和身边人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现在,试着对你不常见的邻居、楼下的保安、保洁工、身边的任何人释放善意的微笑、暖心的话语吧。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的信件总是第一个到达,水管漏水了总是有人在第一时间帮你修理……
可是,忙于和陌生人成为朋友的你,也千万不能疏忽已经成为朋友的人。要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是说变就变,就像孩子的脸,从陌生人可以到朋友,朋友也能变成陌生人。我们可以忘记是如何与我们的亲人、朋友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否则这些朋友最后也会成为陌生人。
虽然,电话、QQ、MSN这些现代交流手段让我们与朋友之间的联系没有了空间阻隔,但是我们绝不能单纯依赖这些现代通信工具,一定要走出通信壁垒,采用多元化的交往手段。因为沟通方式不同,最终效果也不同。比如,你请小张帮忙,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最终效果却不同。如果你直接找到他,提出你的要求,你可以立即看到他的反应。他可能会笑着答应,也可能直接说他办不到,还可能顾左右而言他。你可以马上领会他的意图,并作出判断。如果你选择给他打电话,就只能通过细微的声音变化猜测他的意图。如果是发邮件,就只剩下公式般的答案了。
04 训练有目的的寻找、发现和认识人的能力
每当翻开通信录,打开名片夹,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对不上号,有时甚至完全不记得这个人究竟是谁。通常,我们总是想想就作罢了,从来不会深究这个人究竟是谁。毕竟我们随时都在结识新朋友,遗忘旧朋友,记不住也是常理,很少有人会自我反省为什么记不住对方。
直到有一天,当合作伙伴不讲信用,才发觉问题的严重;当朋友暗箭伤人,才后悔为何没能早点看清……如果我们早点思考,这些烦恼就不会出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赶紧寻找问题的症结,解决它吧。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根源就在于目的的缺失。这是看穿人心入门阶段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不知道自己找什么。每天,我们接触的信息多如牛毛、纷繁复杂,但真正能进入我们内心的信息少之又少,要留下印象都如此困难,更别说有什么发现和收获了。症结出在哪儿呢?那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进行有目的的寻找、发现和认识。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所需,没有带着需要去看,自然也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也会造成我们寻人的障碍。试想,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要求,又如何知道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呢?不管是找恋人、合作伙伴,还是保姆,你都应该在脑子里列一张表,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是电子方面的人才还是法律方面的?如此,你才能对号入座,发现自己需要的人。即便是找保姆,你也要先弄清自己的需要,是要带孩子的还是做家务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有的放矢地寻找,才能迅速地找到目标。
有一种骗术屡见不鲜,就是在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买水果时,真钱被掉包了。小宋就有这样的遭遇。小宋买了点水果,付钱的时候老板趁他不注意把小面值的钱故意撕掉一个角,借故拒收。小宋因此换了三次钞票,直到换到100元面值时,小贩以假换真将钱掉包后,又以没零钱为由还是拿了那张少了一个角的小面值钞票。
小宋的道行还不够深,交易时没有发现自己受骗了,白白蒙受了损失。如果小宋能适时观察一下卖水果老板的动态,他有可能就避免了这场无妄之灾了。为什么呢?因为,骗子敢出来混,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要想发现他的小动作是很难的,但观察他的表情或肢体动作,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高手是怎么应对的吧。
法国的一个讽刺小说家到德国去旅行。他完全不懂当地的语言和货币,他用自己的法国硬币兑换了一些小面额的零钱之后,要给司机和其他人付费,他会怎么做呢?他先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钱币,然后一个一个地数到收费人的手里,并且,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对方的面孔。一旦察觉对方脸上闪过一丝微笑,他就立即把正要放到对方手里的最后一枚钱币收回去。后来,他发现,用这种办法,他从来不会为买东西而多付钱。
高手的道行确实高深,会一眼透视人心的小把戏,但更重要的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
02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我们置身人群之时,就是看穿人心的开始。也许最初的时候,初学者只能茫然地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无从下手,也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但别着急,慢慢来,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充分动用自己的感官,留心身边的现象,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不要小瞧了观察,这里面可大有学问呢。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观察,不过是单纯地用眼看罢了。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个穿着大猩猩服饰的人从一群学生面前走过,与此同时其他活动正常进行。结果,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注意从他们身边经过的“猩猩”。既然没有注意到,也就没有进行观察,更谈不上看穿人心了。
因此,看穿人心,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是第一步。只有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用脑思考,才能在“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看穿人心的能力。
有一次,高尔基和两个作家朋友到那不勒斯一家饭店就餐。坐定之后,高尔基建议来一次看人比赛。大家选定一位顾客进行瞬间观察,说出各自观察所得的印象,谁说得最准确、最细致,谁就是优胜者。他们选定了一位正推门而入的顾客。高尔基观察一番,说出他的大致特征:脸色苍白,身穿灰色衣服,双手细长且微微发红。作家安德烈耶夫则看出他衣服的颜色不对。另一位作家布宁说得更详细了:身穿灰色衣服,搭配了一条带小花的领带;双手细长且红,小指甲还有点不正常。他还根据此人的举止、神色,猜测此人可能是个骗子。大家向饭店的主人一打听,果然不出布宁所料。布宁能看出这么多,关键就在于他不仅仅用眼看了,还用心想了。
会观察,才能避免识人不清。这就要求我们在“看”的过程中,不能消极地只用眼看,而要积极主动地调动所有感官,用脑子去看,越仔细越耐心越好。
03 对身边的人释放善意的微笑
有时候我们很清楚何时何地会与某人相遇,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与素不相识的人打交道,甚至不期而遇,发生交集。通常,我们对他们的存在视而不见,认为都是些毫不相干的人,没有结交的必要,所以就疏于联系来往,忘记了“朋友多了好办事”的古训,也失去了一次看穿人心的机会。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连一只鸟都没有见过,又怎么知道林子里都有些什么鸟儿呢?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结识的人多了,我们才能由无数单个人的个性总结出一类人的共性,才能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料库”,才不会有“人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试想有一天,当我们要挑选一个合作伙伴时,是从几个人里选一个容易,还是百里挑一更容易?当我们再结识新朋友、新同事时,我们是不是更能推测出此人的基本特质和性格呢?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找到相交线,拉近与周围人的距离?
其实,陌生人变朋友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复杂,也花不了太长的时间。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赞赏或是一句友好的搭讪都具有神奇的魔力,能拉近你和身边人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现在,试着对你不常见的邻居、楼下的保安、保洁工、身边的任何人释放善意的微笑、暖心的话语吧。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的信件总是第一个到达,水管漏水了总是有人在第一时间帮你修理……
可是,忙于和陌生人成为朋友的你,也千万不能疏忽已经成为朋友的人。要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是说变就变,就像孩子的脸,从陌生人可以到朋友,朋友也能变成陌生人。我们可以忘记是如何与我们的亲人、朋友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否则这些朋友最后也会成为陌生人。
虽然,电话、QQ、MSN这些现代交流手段让我们与朋友之间的联系没有了空间阻隔,但是我们绝不能单纯依赖这些现代通信工具,一定要走出通信壁垒,采用多元化的交往手段。因为沟通方式不同,最终效果也不同。比如,你请小张帮忙,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最终效果却不同。如果你直接找到他,提出你的要求,你可以立即看到他的反应。他可能会笑着答应,也可能直接说他办不到,还可能顾左右而言他。你可以马上领会他的意图,并作出判断。如果你选择给他打电话,就只能通过细微的声音变化猜测他的意图。如果是发邮件,就只剩下公式般的答案了。
04 训练有目的的寻找、发现和认识人的能力
每当翻开通信录,打开名片夹,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对不上号,有时甚至完全不记得这个人究竟是谁。通常,我们总是想想就作罢了,从来不会深究这个人究竟是谁。毕竟我们随时都在结识新朋友,遗忘旧朋友,记不住也是常理,很少有人会自我反省为什么记不住对方。
直到有一天,当合作伙伴不讲信用,才发觉问题的严重;当朋友暗箭伤人,才后悔为何没能早点看清……如果我们早点思考,这些烦恼就不会出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赶紧寻找问题的症结,解决它吧。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根源就在于目的的缺失。这是看穿人心入门阶段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不知道自己找什么。每天,我们接触的信息多如牛毛、纷繁复杂,但真正能进入我们内心的信息少之又少,要留下印象都如此困难,更别说有什么发现和收获了。症结出在哪儿呢?那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进行有目的的寻找、发现和认识。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所需,没有带着需要去看,自然也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也会造成我们寻人的障碍。试想,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要求,又如何知道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呢?不管是找恋人、合作伙伴,还是保姆,你都应该在脑子里列一张表,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是电子方面的人才还是法律方面的?如此,你才能对号入座,发现自己需要的人。即便是找保姆,你也要先弄清自己的需要,是要带孩子的还是做家务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有的放矢地寻找,才能迅速地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