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大学的危机(2)

培养精英 作者:薛涌


第三大危机,则是大学越来越注重研究,对本科的教学有所忽视。特别是教授们过于专门化,一心追求学术潮流,忽视了一般性的教育,把大量过于狭窄的专业内容带入课堂,让学生不知所措。我曾经给一个刚刚拿到博士的教授当过日本史的助教。他的第一堂课,上来就讲关于日本史的十大成见,然后一个一个加以批判。下课后他问我意见。我坦率地告诉他:“你的学生对日本一无所知,根本没有什么成见不成见的问题。你搬出十大成见批一通,无的放矢,人家一头雾水。在读研究生写论文时,大家喜欢解构。但本科生教育,还是多多建构为好,直截了当告诉学生日本的基本知识。”许多教授,就是这样生活在自己的研究中,把研究院的时髦搬到本科生的课堂。难怪哈佛校长萨默斯强调,多教学生一些实际的知识,而不要过多地讲什么方法论之类非实质性的东西。

当然,更有些保守派抱怨,现在大学自由派当道,制造了一套“政治正确”的语言格式,有许多话很难公开讨论。比如萨默斯提到男女在科学研究上可能有差异的问题,这不过是一个假设,却不能公开说。在女性问题、种族问题等方面,有些话只能私下谈,无法公开讨论。

不过,我们必须看到,尽管美国大学有这些危机,比起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大学的问题来,这些危机容易应付得多。美国的学费虽高,奖学金也高,而且大学的类型和层次丰富,美国家庭送孩子上大学的负担,比一般的中国家庭还是轻得多,绝大部分合格的穷人可以免费接受大学教育。至于研究挤了教学等问题,因为有本科文理学院的存在,大学不敢太忽视教学。最近哈佛因为太重研究而忽视教学,引起学生的普遍不满,校方不敢怠慢,立即着手寻求解决之道。这就是多种体制竞争的好处。至于“政治正确”的话语格式,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批评,特别是在保守主义时代,自由派的“政治正确”已经不可能一手遮天了。相比之下,最难办的大概还是市场化、产业化对学术独立的冲击。因为市场给大学带来的好处太多、力量太强,想改变要付出的代价也就高。资本主义的金钱逻辑几乎已经征服了一切,大学是最后未被征服的堡垒之一。能否创造性地解决市场规律与大学目标的冲突,对美国大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