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的南浔线,就像是一块深不可测的泥沼,这泥沼外表平静,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实则深不可测,深藏杀机。骄狂的日军进入南浔线,就像是一头陷入泥沼的野牛,愤怒地扬起四蹄,怒吼着、挣扎着,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想爬出泥沼,然而,徒费了诸多的时日,却在泥沼内越陷越深……
蒋介石要的正是这种效果,此时此刻,时间对他来说,是异常的金贵。
随着南京的陷落和武汉会战的爆发,国民政府的立国方略已经改变,此时已由东部立国变为西南立国,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向西南转移之中。
早在武汉会战序幕拉开之初,蒋介石就已下令:驻武汉三镇的各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学校,一律撤至重庆、昆明、宜昌、湖南、西安等地,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兵工和日用品生产企业。同时,为了防止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在武汉重演,蒋介石还令武汉居民和从东部逃亡过来的大批难民也一律撤出。只留下他的军事指挥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指挥作战。
要将这么一大摊子家当在日军攻占武汉前撤出,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经历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之后仅剩的一点家当。如今,外援已断,武器和日用品的生产就全指望这点家当了,这是国民政府赖以生存和继续抗日的根基和命脉。
这次大撤退的壮举空前绝后,大量的机器需要抢拆、抢装、抢运,“冷冰冰的机器涂上了热腾腾的血”。后世学者评价这次大撤退是中国工业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于法国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极其悲壮的事件。
1940年,希特勒率领的德国军队进攻英吉利海峡,将40万英、法军队包围在法国北部一块狭小逼仄的地方,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其他的地方都已被包围得水泄不通,只有一个叫“敦刻尔克”的小港勉强可作海上退路。敦刻尔克港口很容易遭到敌机和敌人炮火的攻击,40万大军如果都从这里撤退,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英国政府和海军动员人民起来紧急营救这些陷入敌人重围的部队。在当时的情况下,若想全部救出几乎希望渺茫,但他们没有放弃,能救一个是一个。
英国民众尽管对政府的无能极为不满,但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营救之中,一支由1000多艘大小不一的船只组成的船队出发了,这些船只五花八门,有游艇、渔船、拖船、小舢板等,这支船队冒着随时被炸沉的危险,终于在九天的时间里,将30多万大军抢运到了英国。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博得了世人的交口称赞。
后世学者都将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发生在武汉三镇的这场大转移,称之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经过这次大迁移,一个以重庆为中心的遍及川、黔、滇西南三省门类齐全的中国战时工业基地由此建立起来了,有力地保证了前方战场武器弹药和物资的供应,从而为中国抗日战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蒋介石要保住这点家当,保住这些坛坛罐罐,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此时此刻,时间,对蒋介石来说,梦寐以求,一刻千金!(参见金桂兰等著《中国抗日战争60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