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能寺之章(5)

日本战国史 作者:陈杰


四、迷乱日深

天正七年(1579)五月,宏伟壮观的安土城正式完工,信长搬进了这座日本建筑史上前无古人的庞大建筑中。安土城的完工,似乎是一个好兆头,在完工后的短短两年内,信长又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先是同一年,中国地区的宇喜多直家倒向信长,直接导致荒木村重的有冈城陷落,反叛失败;天正八年(1580)元旦,别所长治反叛被镇压。而这一年的三月和此后的闰三月更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天正八年(1580)三月,相模国大名北条氏政突然派使来见信长,要求达成同盟关系。相模国一直和甲斐武田氏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上杉谦信突然脑溢血去世以后,越后上杉家发生了争夺家督的“御馆之乱”。这场斗争并不单纯发生在越后,甲斐的武田氏和相模的北条氏也都参与了进来,他们自然希望在“越后之龙”死后,能通过参与上杉家族的内乱,从而达到控制越后的目的。也就是在这场争夺中,北条氏支持上杉景虎,但武田却接受了上杉景胜的条件退兵,这使得出身于北条家的上杉景虎在这场变乱中完败自杀。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北条和武田同盟关系的破裂。北条家的祖先北条早云是出名的枭雄,他的子孙也不是泛泛之辈。在和武田家结下梁子以后,北条氏政自然把目标转向了武田家的夙敌--织田信长。拥有相模、伊豆、武藏等庞大区域的北条家族正式和信长成为同盟,为武田家敲响了丧钟。天正十年(1582)二月,武田氏的木曾义昌投靠信长,在北条和信长联军的攻击下,以“风林火山”闻名于世的甲斐武田氏的历史悲壮地宣告结束。

第二件事则更是天大的好消息,天正八年(1580),在织田水军以铁甲船控制濑户内海的制海权以后,石山本愿寺失去了最后一条获得补给的通路。闰三月,精疲力竭而又弹尽粮绝的石山本愿寺已经失去了最后的抵抗能力。信长也对旷日持久的石山本愿寺之战失去了耐心。在双方都没有意愿继续进行战争的前提下,信长搬出了天皇,由天皇作为中间人,颁布诏书进行调停。占有优势的信长当然要求本愿寺教徒退出石山。这一要求被本愿寺显如所接受。本愿寺显如立刻于四月退出城外前往纪伊鹭森。但性格刚烈的本愿寺教如却拒绝答应,他率领部分教徒继续斗争到八月,但胜利无望,也被迫退出。石山战役终于落下了帷幕。

然而,在这一连串的好消息背后,一连串惊人的事件也在发生,联系到其后信长的悲剧结局,这一连串惊人的事件可以说是一幕序曲。

天正七年(1579)八月,在安土城落成后不久,发生了第一件重大事件:德川信康之死。德川信康为德川家康的长子和继承人,也是织田信长的女婿。当初,为了巩固织田-德川联盟,信长将女儿德姬嫁给了信康。德川信康之死谜团重重,事情的起源还得从德川家康本人的婚姻问题说起。当初德川家康成为今川义元的人质,今川义元就把外甥女筑山嫁给家康,就是这场政治婚姻在此后引起了一场大风波。今川家和德川家的仇恨导致家康的婚姻关系极度不和谐。筑山夫人和儿媳妇德姬的关系也非常恶劣。于是德姬在归宁省亲的时候向父亲报告说:筑山夫人很有可能要勾结甲斐武田家,信长一调查,认为有人要废黜家康,改立信康。听到这个消息的信长立刻写信质问德川家康,要求他命令筑山夫人和其子自尽。另一说认为,德川的家臣,特别是酒井忠次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对德川信康非常不满,不希望他将来继承三河,于是借信长之手除掉信康。而信长也在征求德川家臣团的意见后做出了决定。第三说则认为,家康本来与筑山夫人和信康有很大嫌隙,而家臣中的石川数正等人对家康不断以三河的实力支持信长有所不满,密谋换上信康,于是,德川家康果断处理,并将这一事件的黑锅交给信长去背。最后还有更阴暗的一种说法,认为信长害怕信康以后胜过自己的继承人织田信忠,所以提前为儿子“拔刺”(这个典故出自朱元璋,朱元璋滥杀功臣,太子朱标认为父皇滥杀功臣,恐伤天和。朱元璋把一根长满刺的荆条丢地上,让太子捡起来,太子犹豫不敢捡,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你怕刺不敢捡,我帮你把刺拔掉再交给你,岂不更好?”)不管怎么样,信康之死对德川家康而言并不是没有影响,所以,有些阴谋论者也因此将信长的悲剧性结局怪罪到家康头上,认为德川家康是那场悲剧的幕后策划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