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秀心里着急动作就快,两三天之内就询问了她周围熟悉的不熟悉的二十多个人,甚至对我也进行了采访,小本儿上都做了记录,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米秀说,更多的人,尤其是她问过的同龄女生,也都正在被同样的问题困扰--什么时候,在哪儿,以何种方式,能遇到并认出真命天子(又称Mr.right),更重要的是,遇到之后,如何知道他就是他呢?
数据整理好,我们又团团围坐,准备从中整理出真命天子--或者至少是潜在真命天子--的识别规律。
首先排除采访对象里三对儿是中学同学的夫妇,他们都是从偷偷摸摸的早恋一路走来,才披荆斩棘终成正果的,那时候,课间上趟厕所回来说上一句话就幸福一天,一个小眼神儿能玩味仨礼拜,跟现在的生活节奏和都市恋爱没法儿比,完全不具有参考性。
是大学同学的也有两对儿,但是米秀大学也是糊里糊涂颗粒无收过来的,该培养感情基础的时候不知道米秀是学托福还是干嘛去了,现在往回找显然来不及,只能往前看。唉,米秀起步显然已经晚了五六年,必须迎头赶上。
其次就是朋友的朋友,或者是同学的同学,参加各种聚会认识的了。这个为数不少,有个五对儿。这是个突破口,赶紧让米秀复述细节。
米秀兴致盎然,因为这一部分符合了她对一见钟情的想象,因为这五对儿里至少一方都明确表示,刚认识对方就有明显好感,之后留电话,约吃饭,水到渠成。所谓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一来二去、一发而不可收拾。按照这个思路,米秀要做的,就是频繁参加集会,等待那个人上来相认。问题是往往上来与米秀相认的人,米秀不想与他相认。
再有就是工作关系认识的了,也是五六对。这个系列往往是以单相思和日久生情的剧情为主。要么就是一个部门,或者是一个公司,还有是合作伙伴或者客户,总之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个部分只能让米秀更迷惘,一则米秀的同事除了她的已婚老板,剩下的是清一色的年轻姑娘,二则这几对儿都表示第一眼见到对方都没有惊为天人的窒息感。按照米秀的公式,这就完全不对了,咂摸了几个月才有味儿的饭菜,能是你命中注定那碟菜么?
最后是以我为代表的,与纯粹随机遇到的人谈起恋爱。这个模式,应该是米秀这样的日系漫画派最推崇的,电影电视经常表现的。比如,俩人在报摊前争抢最后一本杂志啦,女方丢了月票男方一个箭步上来代付啦,女方在溜冰场跌倒男方用结实的手臂扶住啦……
这方面倒还有真人真事儿,比如我在外企时期有一个女同事,就是因为在新东方上课晕倒遇到了她后来的老公。据说在她即将倒地那千钧一发的瞬间,一个男同学从后面赶上来抱住了她,焦急而关切地问:“同学,你怎么了?我是医生!”据女方后来了解,男同学其实是牙医,一般不治疗跌打损伤,当然,这不妨碍俩人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
“我就说嘛,一见钟情的成功率高。”米秀觉得又多一条论据。
“问题是,这对夫妇已于去年离异。”我只好说出这个残酷的结果。
“啊?不是吧。”
“听说后来过起日子,男方他妈霸道蛮横,婆媳不和,离婚了才消停。当初一个扶着另一个电光火石的时候,没法知道这些个家庭细节啊。”
无奈的结果多如牛毛,看来米秀是真不知道,我怀疑她对恋爱结婚的认知还停留在“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阶段。
我的资料是第一手的,应该最具有说服力。
“所以就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既定形式,不能非得第一眼就是他,第一眼就是的,也未必真是!买条裙子还会后悔呢。这件事,没有公式可循。”
塔塔也同意:“真命天子,甭管第几眼,自己觉得他是,他就是了。”
我终于理出思路了:“米秀你的问题,就是非要头一眼定输赢,结果呢,只给了自己只能被别人看第一眼的机会。等别人再想看你第二眼,你已经跑没影儿了,自己亲手扼杀了后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