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华遗韵》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

京华遗韵 作者:李弘


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

北京城1墙内外

生活在当代的北京人可能不知道,百多年前,北京是世界旅游探奇最热点的城市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北京旅游指南》手册上写道:

天安门2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东道城市北京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懂得了旅游乐趣的当代中国人也对自己的首都百逛不厌,流连忘返。今日的北京,

扑面而来的是国际大都市特有的天际线,是作为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庄重威严,是拔地而起一片片的豪华新生活区。但吸引游人经久不衰的城市魅力,还是老北京帝都几百年文化历史的积淀,是掩隐在高楼大厦阴影中风尘旧景。

西直门3

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景点,是完整的保存下来了,但是活着的老北京却在一代人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去不返了。怀念老北京的书画摄影层出不穷,言情并茂,就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人们对老北京的情感与怀念。李弘与马思奇编辑出版的《京华遗韵》,把西方人在过去三百年间描画北京的版画及其创作的背景,整理成为一本连贯的历史画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西方人的目光与画笔中,品味明清老北京的人文风情与世代沧桑。

作者第一次注意到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是一九九八年在香港的一次版画展销。这些版画全部来自1793年第一次英国使团访问乾隆清廷后,在英国出版的出访巨著的版画卷。其中的一张描画的是北京西直门外的景色。画面上有城墙、箭楼、西直门、闸楼、角楼、护城河、跨河的大桥、破败的牌楼,加上城门外各色人物,任何对老北京略有印象的人都会忍不住在这张画前驻足惊叹。现实中,这种真实的场景已无处寻觅,老照片中也找不到画面如此宽广的全景。尽管这幅画有许多细节是失真的,但这样的艺术加工更让我们感受到当年的城门、城墙在西方人眼中的雄伟恢弘。

从这张画开始,作者开始了近十年海外寻珍的过程。出乎意料的是,尽管这些版画零散地失落在海外的边边角角,但它们的数量大的惊人。从明末现代欧洲人探秘东方世界开始,就出现了描绘中国人的创作。最初的绘画原作多已踪迹难寻,但通过刻板印刷术,许多早期的版画流传下来。积几百年努力,描绘中国的版画总有成千上万。它们把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传播给了当时的西方世界,而中国人自己对它们却知之甚少。

灯笼铺4

2005年6月9日,北京《竞报》登了一条消息,一住连云港市的老人将自己收藏了50多年的一套版画、照片送给《竞报》发表。其中就有汤玛斯.阿仑画的北京灯笼店。但《竞报》发表它们时,并不知道这些版画为何人所画,何时所画。其实这也是作者收藏版画时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任何一张版画都有它背后的故事,但由于书已失散,年代久远,要找到它们的出身,往往比淘到这些版画还费时间。最令人沮丧的就是翻箱倒柜还是找不到一张画的渊源,而最令人兴奋的是将版画的初稿原著全部买到手中。不过有些原著即便到手,仍不能尽随人愿,因为早期的很多著作都是用拉丁文、荷兰文写的,法语和英语书要晚了一个多世纪。

《京华遗韵》把西洋版画的视线聚焦在明清老北京。因为这一时期发生的东西方交往的许多重大事件,都离不开帝都的风风雨雨。作者根据历史的脉络,对这些版画进行了编辑,并加注了文字以分享品味。其中许多西方版画是第一次被编辑成书,更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加上出版社精美的装祯印制,使本书极为赏心悦目。对于研究明清北京的专家学者,这本书提供了比文字更生动传神的历史信息;对古都人文情有独钟的读者,会发现这本书非常引人入胜;对那些还在皇宫故地探访的旅游者,这本书也可以作为古城导游。收藏这本书,将为你茶余饭后的聊天增加常新的话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