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裙钗之下(1)

龙凤之国 作者:(日)陈舜臣


    乐府是中国的古老民歌。在汉代乐府中,我最喜欢《日出东南隅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这首乐府题为《艳歌罗敷行》,或者称《陌上桑》。

    李白也做有咏叹罗敷的诗,题为《子夜吴歌》,说的是秦地罗敷女,大概秦地是笔误吧。根据传说,罗敷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女子,被赵王相中,犹如这首歌中的对歌,罗敷巧妙地避开了赵王的诱惑。

    的确,这首乐府是汉代的作品。在传说中,与罗敷调情的是专制君主赵王,但歌中的刺史大人——仅是一个地方官,可见诗中飘溢着汉代气息。

    这是来自民众之间的古老民歌,作者不明。因这首歌具有显著的个性,也有人推测大概出自特定作者之笔。歌中赵王成为被调侃的对象,作者因顾虑而没公开真名的说法,作为汉代作品来看难以信服。因为作者没有必要对早已灭亡的战国时代的赵王有所顾忌。

    作为封建时代的社会理念,人们对君王和其代理人地方官的命令必须唯命是从,而且是歌颂罗敷反抗传统的内容,故作者隐姓埋名,这种说明无论如何显得过于牵强。

    罗敷属于采桑劳动阶层的女性,但不管对方是君主还是地方官,她都没有退却。她说夫郎骑白马,随从人马一千多,本来只是顺口说出的。这些内容却成为纵情的艳闻,让刺史大人如坠云雾之中。富有幽默而机智的年轻女性形象,在这首健康古老的民歌中被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

    有关她的美貌,歌中没有直接描写,只用服饰或根据打量她的男子动作表现出来。

    这种表现方法对理解中国极为关键,有关这一点我将在后面介绍。

    不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可拓展我们想象力的空间,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效果。

    虽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但对手也难以对付,罗敷理应竭尽全力。她额头上一定会渗出汗珠吧。璀璨的阳光映照在她那白玉般肌肤上的汗珠,显得晶莹闪亮。——除令人欢快的机智、充满活力的精神外,我们在这里还可发现一种紧张之美。

    每当诵读这首乐府诗时,我感到牧歌般的悠闲,接着会产生振奋之感。

    儒家的礼教从表面上束缚女性,起始于儒教作为定型的社会宗旨以后,这至少应是汉代中期以后的事情。之后连汉代后期,对女性的束缚其实也没有表面上那么强。

    汉代初期的女性像罗敷那样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又有用自己的力量与自身命运抗争的勇气。

    在宫廷女性的发言权也相当强大,汉初发生的吕后篡权等事件,恐怕就是这种现象极为露骨的表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