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出去,外面是片天(5)

亚洲华人企业家传奇 作者:牟家和


  凭借着几年的资本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因势利导,把卖米赚来的钱往上游发展,在最繁华热闹的地段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间用做店面,继续卖米,里间用来做碾米车间,碾出来的米,一部分用作自己的米店销售,另一部分卖给其他米店,这时的王永庆,已不仅是米店小老板,而是拥有碾米厂的小业主。 睿眼识金,大胆转型。正当王永庆想继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实施了粮食统一管理的措施。一时间,除了日本人开的米店、碾米厂,其他嘉义米商的生意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许多米店纷纷被迫关门,王永庆的也未能幸免。
  
  米店与碾米厂关门后,王永庆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毕竟十余年的米店经营,已经帮助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商经验和一定的商业资本,他完全有能力转投其他行业,重新开始。
  
  26岁那年,王永庆在家乡附近的乌来和斗六地区先后买了一些土地,从当年那个一无所有的贫苦的农家少年,变成了一个小地主。与此同时,他又在嘉义的乡下开了一家砖窑厂,不过由于当时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砖窑厂最后还是没有发展起来。
  
  嘉义既是稻米的集散地,同时也是木材的集散地。 1943年, 27岁的王永庆开始转向木材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这一次投资几乎令他血本无归。那段日子,应该算是王永庆前半生最为黯淡的时期了。所幸的是,建南汽车货运的一位姓林的老先生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才使他得以站稳脚跟。
  
  王永庆是一个既勤奋又特别善于思考的人。他发现当时农家养的鹅都很瘦,原本养四个月能长到五六斤重的鹅现在只能长到两斤重,只因为鹅也没有吃的。于是王永庆到处收购瘦鹅,同时还低价向粮食部门购买碎米杂粮,派人去捡农家丢弃的烂菜叶,然后做成混合饲料喂给瘦鹅吃。结果原本只有两斤重的鹅在两个月内能长到七八斤重,其间的利润自然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王永庆从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失意之时,要像瘦鹅一样忍饥挨饿,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只要不死,一旦机会来临,同样也能像瘦鹅一样,迅速肥大。而瘦鹅之所以瘦,原因并不在鹅,而在于养鹅的人方法不当。经营企业也是一样,企业经营不善,问题不在员工身上,而在于老板的管理方法不当。这就是王永庆创造的日后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瘦鹅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被迫退出台湾,结束了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在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台湾光复。
  
  20世纪 40年代,经历了战争洗礼、殖民控制的台湾,正可谓百废待举。在美国经济的援助下,台湾当局开展了第一个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台湾的经济也由此获得了飞速的恢复和发展。此时已届而立之年的王永庆,也正是事业有成、春风得意之时。他雄心勃勃、卯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
  
  此时,随着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大产业均是风生水起、水涨船高,在众多行业中,王永庆睿眼识金,发现大多数商人都喜欢投资那些风险小、收益快的行业,而极少去关注建筑业等成本高、收益慢的行业。在他看来,战争期间,饱受日本飞机轰炸的台湾,处处断壁残垣,各方面的建设方兴未艾,建筑业必将会是一个前景无限光明的行业,而建筑最需要的就是木材。于是,他把经营的重心再次放到了木材上。
  
  果然,建筑业在台湾逐渐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再加上王永庆的大胆开拓、锐意经营,他的木材生意蒸蒸日上、越做越大,商业资本越积越多,成为了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木材商人。很多商人看到经营木材的高额收益,都纷纷转投此行业,经营木材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便毅然决定急流勇退,退出木材行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王永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果断而睿智,事事都比别人领先一步。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 30岁时,王永庆的资产已经达到了 5000万台币,这为他接下来开创更大的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