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点扫兴,但也没有很失望,因为我本来就不是非来不可。
我就遥望那雾茫茫的太极庄半晌,然后打道回府。
安雅和大叔被我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安雅还问了许多回为什么不进去,我感觉她进庄的兴趣似乎在我之上。
“你想去就自己去吧!”我索性道,“多带点粮食,别饿死在迷宫里。”
“你……”安雅气得说不出话。
“还是快点回家吧!”大叔好言相劝。
我们于是悻悻而归,回去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什么,“大叔,最近是不是有一个喇嘛来过村里?”
“喇嘛?”大叔努力回想了一下,“嗯,是有个老喇嘛,年纪很大了,千里迢迢赶到迷津,一定要去朝拜内山禁地,直接闯入黑白庄,结果十二天后,鼻青脸肿地出来了,后来就下山了,也不知去哪里了……怎么,你认识他?”
“嗯,就是次仁曲披了。”我没把那老喇嘛的死告诉大叔,因为大叔旧地重游,还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
我,稀里糊涂地来到了墨脱的迷津,碰到了许多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怪事,那现在,是不是到回去的时候了?
回村后,安雅和我走访了一些村民,听了一些典故和传说,也拍了许多影像和照片,采访什么基本都是用藏语完成的,虽然当地村民说的不是地道的藏语,但我们连猜带蒙,指手画脚还是能说个大概,而且,有时,冥冥中似乎还有点心灵感应。
有时我们还没发问,锅巴族人就自己说出来了,微笑是最好的沟通符号。
西藏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我们待了三五天,不知怎么,我觉得有点怪怪的,心里一直想凤羽祭司那句“时候未到”,那是不是我下次来,就可以进庄了呢?庄后是否真的有传说中的无上天?迷津真是一个充满了悬念与谜的神秘地方。
于是我迫切想先回都市里去,早去早归嘛。
当天我就开始收拾行囊。
“快去换盐!换盐!”我正在整理行李,包里塞了许多大叔和友邻送的肉干、果脯、灵芝、菌类等奇珍异果,突然听到房子外一片吵闹。
家家户户都打开窗门,观看什么。
我探出头去,只见许多锅巴族人都闹哄哄地捧着许多兽皮、药材、腌肉等冲到了村口。
几个衣服花哨,不伦不类的黝黑商贩风尘仆仆地跟随着括低走进村来,背着沉甸甸的白色东西,不用猜,自然是食盐了。
这么荒凉的地方居然也会有商人的光顾?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一共三个人,一个脸上有刺青的胖子是头目,看去倒有点像蒙古人,挑肥拣瘦地选着兽皮。两个下手倒都是卷发黑脸,宽鼻棕肤的印度人,一个衣服穿得讲究,一个比较邋遢。括低小心地赔着笑脸,充当中介。
我明白了,这三个印度商贩是翻越了雪山,从印度麦克马洪线那边的阿鲁纳恰尔邦翻山过来的。藏南与印度有些边境还未斟定清楚,许多边民互相往来,互相融合,但这样大费力气地翻越雪山,倒真的罕见。
“大叔,你也去换食盐吗?”我问。
“我不换了,你不是给我一些吗?足够我吃几年了。”大叔憨厚地说,“我自己会挖盐土,做粗盐,将就着也能吃。”
可是其他的锅巴族人都缺乏盐吃,我远远看去,有时一张完整的雪狐皮才换了一小袋盐巴,那袋盐不会超过半美元,但那张雪狐皮到了山下黑市,绝对能卖五千美元以上!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缺水的边疆人民用一勺粗谷换一勺水,我还不信,现在终于亲眼见证了。
我就遥望那雾茫茫的太极庄半晌,然后打道回府。
安雅和大叔被我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安雅还问了许多回为什么不进去,我感觉她进庄的兴趣似乎在我之上。
“你想去就自己去吧!”我索性道,“多带点粮食,别饿死在迷宫里。”
“你……”安雅气得说不出话。
“还是快点回家吧!”大叔好言相劝。
我们于是悻悻而归,回去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什么,“大叔,最近是不是有一个喇嘛来过村里?”
“喇嘛?”大叔努力回想了一下,“嗯,是有个老喇嘛,年纪很大了,千里迢迢赶到迷津,一定要去朝拜内山禁地,直接闯入黑白庄,结果十二天后,鼻青脸肿地出来了,后来就下山了,也不知去哪里了……怎么,你认识他?”
“嗯,就是次仁曲披了。”我没把那老喇嘛的死告诉大叔,因为大叔旧地重游,还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
我,稀里糊涂地来到了墨脱的迷津,碰到了许多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怪事,那现在,是不是到回去的时候了?
回村后,安雅和我走访了一些村民,听了一些典故和传说,也拍了许多影像和照片,采访什么基本都是用藏语完成的,虽然当地村民说的不是地道的藏语,但我们连猜带蒙,指手画脚还是能说个大概,而且,有时,冥冥中似乎还有点心灵感应。
有时我们还没发问,锅巴族人就自己说出来了,微笑是最好的沟通符号。
西藏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我们待了三五天,不知怎么,我觉得有点怪怪的,心里一直想凤羽祭司那句“时候未到”,那是不是我下次来,就可以进庄了呢?庄后是否真的有传说中的无上天?迷津真是一个充满了悬念与谜的神秘地方。
于是我迫切想先回都市里去,早去早归嘛。
当天我就开始收拾行囊。
“快去换盐!换盐!”我正在整理行李,包里塞了许多大叔和友邻送的肉干、果脯、灵芝、菌类等奇珍异果,突然听到房子外一片吵闹。
家家户户都打开窗门,观看什么。
我探出头去,只见许多锅巴族人都闹哄哄地捧着许多兽皮、药材、腌肉等冲到了村口。
几个衣服花哨,不伦不类的黝黑商贩风尘仆仆地跟随着括低走进村来,背着沉甸甸的白色东西,不用猜,自然是食盐了。
这么荒凉的地方居然也会有商人的光顾?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一共三个人,一个脸上有刺青的胖子是头目,看去倒有点像蒙古人,挑肥拣瘦地选着兽皮。两个下手倒都是卷发黑脸,宽鼻棕肤的印度人,一个衣服穿得讲究,一个比较邋遢。括低小心地赔着笑脸,充当中介。
我明白了,这三个印度商贩是翻越了雪山,从印度麦克马洪线那边的阿鲁纳恰尔邦翻山过来的。藏南与印度有些边境还未斟定清楚,许多边民互相往来,互相融合,但这样大费力气地翻越雪山,倒真的罕见。
“大叔,你也去换食盐吗?”我问。
“我不换了,你不是给我一些吗?足够我吃几年了。”大叔憨厚地说,“我自己会挖盐土,做粗盐,将就着也能吃。”
可是其他的锅巴族人都缺乏盐吃,我远远看去,有时一张完整的雪狐皮才换了一小袋盐巴,那袋盐不会超过半美元,但那张雪狐皮到了山下黑市,绝对能卖五千美元以上!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缺水的边疆人民用一勺粗谷换一勺水,我还不信,现在终于亲眼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