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咧嘴笑,知道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1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我也多少接触到招聘工作,很多年轻人到我的部门申请职位,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们很想做点事情,踌躇满志,却摸不着门道,不知道如何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看着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接到offer,他们发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认清这样一个现实:你是待价而沽的劳动力,你要想方设法把自己卖给对方。你的使用价值是什么,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公司培养你值不值得,你怎样让组织信任你。如果把这几个问题都表达清楚,用人单位十有八九会用你。
2把自己“卖”给用人单位,却不是没原则地“贱卖”。我看到过很多年轻人为了讨口饭吃,开出超低价位的薪资期待。如果实在是走投无路没有饭吃了,这样做可以理解。但是,这一招在大公司里并不见效。公司会反以为你不懂市场行情,不知道同行业里的薪资水平,从而把自己低价出售。况且,在制度健全的大公司,员工的加薪幅度是由你最初进入公司的底薪决定的,一般是加20%左右。如果你的起薪太低,会逐渐拉大与同事之间的差距。最合理的办法是多方面收集信息,通过熟人、同行或者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前这个行业的薪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经验来开出理想的价码。双方都觉得合适,双赢了,你才不算是“明珠投暗”。
6只有“急功近利”才能发展
人的一生总要做出这样那样的取舍,往往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在上课和兼职之间,我舍了上课,取了兼职。平心而论,我有一点点遗憾,因为我读的是全国一流的大学,有全国最好的图书馆,有全国知名的教授,我为了挣钱而放弃了这些接受人文关怀和文化熏陶的绝佳机会。但是,处在那个环境里,我别无选择。空谈文化,对于一个生活费都没有着落的人来说,是奢望。
最终,我和任远达成了协议,我以兼职的身份给他的广告公司打工,我给他写广告文案,他给我稿费,我拿的是“计件工资”。
很多人对广告公司充满着梦幻一般的期待,在外人眼里,广告公司应该是很风光的,电视上面几秒钟的画面,或者大街旁边立个牌子,就能从客户手里捞取大把的制作费用。其实不是这样的。广告有类别的划分,有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和动画广告。我们平时看到的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招贴画等等,就属于这个范畴,而电视上看到的多半是影视和动画广告。不难理解,由于传播的媒介不一样,侧重的行业也不一样。平面广告涉及到文案、创意、制作、印刷等等,影视和动画广告则需要相关的设计、摄影等等。
广告公司的规模也有大有小,规模大的,比如说4A一级的,部门分得非常清楚,制作广告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小到宣传单,大到影视广告作品、产品展会,都是他们的生财之道。而小规模的广告公司,很可能只有广告公司之名,连自己的设计团队都没有,完全靠给别人“喷绘”展板、招贴画等盈利,利润可想而知。
任远的广告公司当然不至于落到喷绘广告的地步,但是,也远远赶不上成型的大规模公司。他个人对广告感兴趣,认识一些业界的朋友,资金上,家里有能力支持,所以他的起点比较高。公司本部这一边,基本上以平面广告为主,有创意班子和文案班子,还有一个影视制作的班子,但是摄影棚和摄影器材等等是靠租赁使用的。任远说,他不想把摊子铺得太大,战线太长容易造成资金短缺,他不想随意糟蹋老爸的钱。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他的自律,也佩服任远爸爸的教子有方。我从来没有详细问过任远父亲的身份,只知道是有一点政治“背景”的。但是,能把一个“准纨绔子弟”教育成自强自立、有经营头脑的富二代,真的是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