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纠纷很多是因为彼此缺乏一种互信。医院担心患者欠费,患者担心医院宰人,双方一开始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对方,其产生的偏见便很难根除。
卫生部在关于“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全国每年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人次达20多亿,即使我们做到99%的和谐,只要有1%不和谐,那就意味着2000万人次不满意。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方面。我们要眼睛向内,正视和克服自身的不足。一些医疗单位对于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之事,总是强调客观原因,解决不力。这种作风应立即改进。”(新华网)
据悉,医患矛盾层出不穷,已经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问题。“其实纠纷完全可以避免,只要医方和患方能相互信任,做好沟通。”中山市医学会负责人黄丹平说,“医生和患者,本来共同面对的敌人是疾病。”黄丹平对现今医患关系的紧张状况深表忧虑。
(2)坦诚相待是建立互信的前提。
互信是团队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建立互信首先就要消除偏见,坦诚待人。特别是政府和政府官员更要与百姓坦诚相见,建立互信,做实践契约精神的模范。建立互信,首先彼此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互信的基础是坦诚。人们之间进行交往,坦诚相待,有效沟通,才做得到互信。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通过建立“寄语市长”、“市长信箱”网络平台,开展党员“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享受在群众后”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公务员、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等制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扬州市的一位官员深有感触地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政府与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寄语市长”栏目刚开通时,70%至80%是批评性意见,现在80%至90%是具体的建议。通过这个窗口,目前平均每月收到各类来言1000多条、来信300多份,市政府现已收到百姓建议12万多条。在市民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国家和江苏省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扬州市民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满意率、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率、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都在96%以上。近几年,扬州经济以年均152%的速度平稳增长,并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多项荣誉,还获得了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扬州市政府的有关领导认为,这一切都是老百姓支持的结果,“是各级政府着力构建与百姓新型互信关系的结果”。
“现在有些地方的干部很委屈,经济搞上去了,老百姓也有钱了,但‘骂娘’的人还是不少。”一位政府官员认为,这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没有渠道表达有很大关系。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官员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因此政府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充分听取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够获得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融洽的社会。所以,只有沟通人心,才能和睦相处;只有沟通人心,才能形成力量。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彼此之间以及政府和百姓之间的互信、互谅、互补、互助、互爱,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