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热情让英国人倍受感动,但并没有让他们忘记自己的使命,在尽情地品尝了山珍海味琼浆玉液之后,马戛尼希望与帝国政府就通商贸易的若干问题达成协议。协议事项包括:开放新的贸易港口,取消广州通商的种种限制,向北京派驻外交使节,公布海关税则并希望免除或减少英国人在中国内河运输货物的税收,等等。 帝国政府一口回绝了英国使节的全部要求,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两封回诏中,详细地说明了此中的理由:
“……贵国请求派使来驻天朝,管理贵国商人的生意一事,与天朝的旧制不合,绝难允许。西洋国家很多,如果都请派使节居留北京,岂能一一准许?又岂能因外国的要求,而破坏本朝的制度……”
“……贵国使节所提贸易诸事,无一不是要求变更以前所确定的制度,实难批准。贵国和西洋各国的商人,来我朝经商,向来都住在澳门。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根本就不需要和外国互通有无。考虑到天朝出产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是西洋各国所不能生产而又为你们所必需的物品,故而特别开恩,允许你们在澳门开设洋行。而今,贵国使节竟在原规定之外,提出在舟山、天津开埠贸易,岂能允许?至于在舟山附近指定小岛存放货物,更不可行。广州附近,应该遵照惯例,不能居住外国商人,贵国商人仍可在澳门居住。外商贸易,往来纳税,早有规章,理应遵照旧章办理,岂能对你一国免税减税?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君贤主,教化四方,与夷狄之间区分严格。使节之意,欲放任贵国所奉天主教在天朝传播,此事更是绝对不可……”
临来中国的时候,英国外交大臣特别嘱咐马戛尼,在与帝国政府谈判时要有妥协的精神,要懂得让步,要有灵活的态度,不要因枝节问题而丧失主要利益。而今,谈判尚未开始即已结束,什么灵活啊,妥协啊,主要利益啊,一切都无从谈及!马戛尼的失望可想而知。
马戛尼并非一无所获。除皇帝陛下恩赐的大量贵重物品之外,他还意外地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帝国政府规定,英国使节团由陆路纵穿帝国本土南下,再从广州回国。
马戛尼高兴得跳了起来!
皇帝怜恤英国人的孤陋寡闻,让他们在天朝上国的富庶面前长长见识,并借此威慑不知深浅的夷人。然而,有着在世界各地多年从政经验的马戛尼勋爵是一个见多识广、不能轻易被威慑的夷人,敏锐的观察能力帮助他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机会。
沿途不断有士兵向英国使节展示大清帝国的军威,可马戛尼看到了宽袍大袖的军服、松散混乱的训练以及在欧洲已经成为儿童玩具的刀枪弓箭。直爽的马戛尼实在不忍心再看下去,希望能开导开导陪同的官员,可是帝国的大人们对使节团整齐有序的仪仗队和威力巨大的火枪是那样的不屑一顾。
天朝上国知礼好客,皇帝陛下恩典浩荡,英国使节的招待费用为每天5000两白银。但从每天供应的饮食当中,马戛尼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奥秘。因为,这样的饭菜远远用不完皇帝陛下那样多白花花的银子。随行的官员还告诉英国人,有一年广州大水,政府下拨的五万两赈灾银,发到灾民手上,只不过区区几千两。
马戛尼告诉帝国官员,英国的医生可以让中国很多的盲人重见光明,还可以通过手术让中国很多的残疾人恢复健康。帝国的官员听完以后,大大地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夷人在吹牛皮——“华佗”只有中国才有,蛮夷之族,岂能有如此神奇之人?当马戛尼从口袋里掏出火柴点烟时,帝国的官员不禁大为惊讶——火种带在身上居然不受伤害!
一路之上,马戛尼并没有领会到乾隆皇帝让他沿陆路南下的深刻用意。除了幅员辽阔之外,他没有看到帝国的富庶和强大,相反,他看到了乾隆皇帝看不到、也不想看到的持续几千年不变的耕种方式、如同乞丐的农民、矮小破败的房舍以及太多的茫然不知所措的目光。
在广州,马戛尼还意外地获得了一本手抄的清帝国律令。初步的研究让他明白了他的同胞洪任辉为什么会被捕入狱。他隐约觉得,中国的法律和欧洲的法律完全不同,在中国,求助于法律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马戛尼把他的观察写进了日记:
“中华帝国好比一艘陈旧、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幸亏先后有若干能干而且警觉的军官掌舵,才得以航行一百五十年而不至沉没,从而以庞然身躯令邻邦生畏。如果由稍逊一筹的人掌舵,这艘巨大的战舰就会逐渐失去控制,直到在岸边撞得粉碎。”
“清帝国的政策与它的自负密切相关。它力图凌驾于各国之上,但受限于目光短浅。人类精神有一种飞跃的本质,踏上阶梯,就会不断克服困难,直达顶峰。企图阻挡人类知识的进步有如螳臂挡车。”
东印度公司为这次使华花费不小,现在看起来却一无所获。但马戛尼回国以后,却拿到了东印度公司二万英镑的报酬,高出他当初的报价整整五千镑。因为,从马戛尼的描述中,东印度公司也许还有英国政府都坚信,中国人抗拒不了他们的步伐,进军中国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