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火中新生(3)

1750-1950的中国 作者:汪中求


蒋介石杀气腾腾的密令与毛泽东豪放霸气的诗词,很难说是相映成辉,但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中,人们却看到了蒋与毛的互不相容。很多人据此判断,国共之间的内战在所难免。     《双十协定》签署不到半年,1946年4月,东北吉林省境内的四平燃起战火,国、共双方为争夺这个南北满的咽喉要津,大打出手。抗战期间成长起来的黄埔系将领杜聿明,率领五个军的兵力围攻四平。经过一个月的血战,黄埔一期毕业的杜聿明击败他的师弟——黄埔四期生林彪,东北民主联军在遭受惨重损失之后,放弃四平,撤往北满。一年以后,林彪将卷土重来,在这个让他大失颜面的地方,经过再一次的血战,挽回了自己的声誉,击败了他的另一位师兄——黄埔一期生陈明仁,拉开了夺取整个东北的序幕。

四平保卫战结束一个多月以后,国民党的数十万大军向中共控制的、以河北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发起攻击。以此为开端,全面内战爆发。此时,国民党的军队已有四五百万之众,而且装备精良,尤其是中央系的多支部队,配置了清一色的美式装备,战斗力强劲。很快,中共控制的区域大面积收缩,到1947年3 、4月间,中共军队的三大主力西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被压缩至陕北、晋西南、苏北等几块狭小的地域,中共首脑机构所在地延安也一度失守,全局形势极其危急。

压迫至苏北一隅的华东野战军已经没有退路,遂决定反击,试图改变令人沮丧的战局。又因为国民党军队过度的进逼,反而让华野部队在收缩中得以强行集合。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他们打算大干一场!于是,急功冒进的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第74师霉运当头。5月14日,华野动用全部家当——9个纵队近30个师——在孟良崮地区完成了对整编第74师的包围。3天后,该师全部及增援的整编第83师一部被歼,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孟良崮战役此后被数度搬上银幕荧屏,从而广为人知。这场被剧作家们讴歌为三年内战期间最辉煌之一的战役,虽然远远没有解除当前之敌的强大威胁,但提升了士气,稳定了局势,并积累了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验,的确是中共军队在内战期间的关键一役。

1947年7月下旬,毛泽东指示在鲁西南地区苦苦支撑的刘伯承、邓小平部,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这是一个铤而走险的安排,从鲁西南到大别山,千里之遥,敌军重重,单兵冒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但这也是一个无奈的安排,刘邓的军队必须从围困中跳将出去,才有生路。更为重要的是,中共中央的“卫戍部队”西北野战军此时也难以支撑,急需兄弟部队调动敌军,才能减缓西北的压力。7月2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一份电报给刘邓: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则陕北不能支持。(注:引自《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抛弃坛坛罐罐,从鲁西南轻装出发。经过20多天急行军,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淮河,于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区。一阵喘息之后,刘邓突然发现,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实在太妙了,战局由此而全盘皆活。大别山区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在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刘邓大军的长驱直入,犹如尖刀一般直插对手心脏。逐鹿中原自此有了资依。

一年之后,形势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底层的动员和改造所取得的成效越来越明显,解放军在北部中国的战事进展顺利。到1948年夏天,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与两年前全面内战爆发的时候相比较,完全发生了逆转,中共的军队在局部地区还占据了优势。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已被中共控制,成为解放区。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作战部队被分割,战略上陷入被动。最后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 月,解放军发起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大规模的兵团会战,将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击败。百万大军于3、4月间进抵长江北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