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与温总理的“亲密接触”(6)

高看美国 作者:高娓娓


李主任获得了一次照相的机会,却失去了一次握手互动的机会,是得是失?我们也打趣安慰他,相片可以做纪念,握完手洗了就没了,除了感觉到胡主席的手温暖外,不像相片那样可以保留和炫耀。

由“扔鞋”事件看两国领导人的不同

2009年2月2日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剑桥大学发表标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时,一名青年男子在现场高声叫嚷,说剑桥大学怎么能拜倒在这个“独裁者”脚下。温家宝不予理会,想继续演讲时,一只鞋飞到距离温家宝只有一米的地方,现场一片哗然。愤怒听众大叫此人“Shame on you”(可耻),直到扔鞋的人被带离现场。

温家宝即兴发挥: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话声刚落,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温家宝又说:“人类的进步,世界和谐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场上再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温家宝沉着应对此次扔鞋事件,海外媒体都给予了一致的称道。但是,据说,现场直播的中央电视台在发生扔鞋镜头后,立即中断了直播,其他只说,“温家宝从容应对剑桥演讲遭遇骚扰事件”。新华社最先的通稿,也绝口不提扔鞋一事,但后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各大媒体又报道了此事。

其实,示威抗议一直伴随着温家宝的访英行程。温家宝在中国伦敦大使馆门外遇到200多名人权和藏独示威者的抗议,有5名试图冲破警戒线的示威者被英国警方逮捕。我觉得遇到示威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是你如何应对。国家领导人能沉着应对抗议示威事件,在外人看来是应该加分的。

我看到网上还拿温家宝总理和布什总统同样是遭“扔鞋”待遇来对比,颇有意思。

布什任内最后一次海外之行——访问伊拉克并在巴格达举行新闻发布会时,遭一名伊拉克记者扔鞋,布什躲过了两只鞋,扔鞋记者被抓。布什当时风趣地说:“如果你们想知道事实的话,他刚才扔的是10号的鞋。”事后,布什和随行记者开玩笑说,闪躲是我的强项,我想你们也发现了这点,包括对你们的提问也是这样。布什以自嘲赢得大家的同情,反观温家宝则以从容应对赢得尊敬。不过,在海外,有些人说,温家宝总理的回答太严肃,不像布什那么潇洒,轻松幽默,有人还为温总理设计了现场应对的话:看看这鞋是不是中国制造?这样一定会引起现场观众轻松大笑。

在回答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的网民提问时,温家宝不避讳地谈到了他遭遇扔鞋事件时的心情,当时的情景,以及内心的真实想法,大大满足了普通民众的好奇心理:

那天,大家不身临其境可能不知道,因为那是一个音乐厅,灯光聚集在我的眼睛上,我看下边是黑的,我确实不知道扔上来的是什么东西,但是我有一个信念,就是说:即使是危险品,我也不会动一丝一毫,也许有人问,下次遇到这种问题你会怎么处理?我想告诉大家,我还会这样处理。我首先想到的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要维护中国和英国的友谊,要把演讲继续下去而不受干扰,这就是我的风格。

关于中美两位领导人不同的回答,从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来讲,更理解这是因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体制、不同的民族特色所造成的。

布什本身性格就很不羁,具有西部牛仔特色,而他从小就帮助他人和爸爸竞选,他自己连任两届总统,在任8年。而且在西方,遭遇此种情况实在平常,示威抗议对布什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可谓经验丰富。还有就是观念不一样,他没把扔鞋这种事情看得那么严肃,认为是个人行为,他个人也没把此事上升到民族尊严或者国家尊严的意义上。

我出身在中国,也生活在美国,理解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更严肃,更讲气节,对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看得很重,个人行为,在中国人眼里,往往被看成是其所在群体的代表。特别是出了国以后,个人行为往往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我们经常看见美国人把美国国旗图案印在内衣内裤上,但你看到过中国人穿带中国国旗图案的衣服吗?

就像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弗吉利亚校园枪杀案,韩裔学生杀死三十多个学生,全韩裔社区进行街祈,向全社会道歉,他们认为个人形象代表整体民族形象。而美国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那是个人行为,与一个民族、国家的形象无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