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藏归来再对话(3)

对话——中国模式 作者:赵启正


奈:达赖喇嘛的一方是美化西藏的历史和谴责中国,而中国的一方是对于达赖喇嘛娴熟的反华活动处理得不够老练。像您前面说的那样,中国必须改进新闻事件的处理方法。对于“官方中国”,达赖喇嘛犹如西班牙斗牛中的那面红布,你挥动它,牛就朝它狂奔而来。每一次西方政要接见达赖喇嘛,中国就发威动怒,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则指责中国对于这个“和平人士”咄咄逼人。这是一个让中国步入的陷阱,而达赖喇嘛每一次都奏效。

赵:对于一些西方国家的领袖会见达赖喇嘛,中国政府必须抗议,因为这侵犯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尽管那些西方领袖坚持会见,但他们也得小心谨慎地弱化细节,得罪中国会付出某些代价。达赖是在用微笑和假话欺骗世界上无知善良的人们。我们只是想让人知道,他微笑的背后到底埋藏着什么。“达赖:你的微笑很吸引人,但是你的行动很伤害人。”这是北京奥运会之前,美国西雅图上空一架飞机拖着的抗议达赖访美的标语。

多:我们很想知道,如果中国把达赖喇嘛“晾”在一边,将会发生什么事。事情总是需要两个当事人,一方行动,另一方作出反应。为什么中国不能采取行动,开展一些西藏的形象宣传活动?如果人们心目中有关西藏的图画是正确的,他们将据此对达赖喇嘛及其话语形成自己的看法。只要达赖能以西藏的“救世主”的面目出现,以往的一切都不会改变。我也在想——但这只是我的私人意见——如果采访达赖的人在某些事情上真正厉害,毫不留情,达赖要回答那些问题就会十分困难。

赵:您提出要让人们心目中有关于西藏的正确的图画,这的确是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的事情。我们讲好了西藏的真实的故事,人们才能不相信那些假的西藏的故事。

多:法里德·扎卡利亚(法里德·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印度裔美国学者,CNN节目主持人、《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著有《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一书。)曾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采访过达赖喇嘛,引用达赖自己的话说西藏应该回到西藏人手里。扎卡利亚补充说,达赖要求的“大藏区”是中国相当大的一部分,他问达赖究竟要求中国领土的多大部分。达赖喇嘛当时吃吃地笑,没有完整地回答,只是用“哈﹑哈﹑哈”或者“是的,不是全部”来打马虎眼。达赖逃避回答,扎卡利亚也没有追问。我们在俄罗斯遇见扎卡利亚时,我问他为什么当时没有坚持要达赖回答清楚,扎卡利亚说: “他是一个老人。”

如果某人尊重一个“老人”的“缺点”,这等于是赞誉它,我真不知道如果对方是一个74岁的中国老年政要,扎卡利亚是否还会那样温文尔雅。

赵:美国的一位传媒巨头曾说过,这位十四世达赖实质上是一个“穿着意大利GUCCI皮鞋在全世界周游的政治喇嘛”。有的西方评论说,达赖喇嘛往往取得“公关的胜利”。这的确是达赖喇嘛的圆滑之处。我们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圆滑对付他的圆滑;但是在政府外交之外,加强公共外交是必要的。

奈:我们应该谈谈关于西藏本身的话题了。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改善西藏地区的教育水平,这一点令我们印象深刻。除此以外,保护藏族文化似乎也是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我们参观了西藏大学和几所小学,其中包括一所农村的小学。这所小学不在政府的扶植计划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不是一所示范性学校。但是那里所展现的教育设施和水平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赵: 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之前,整个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只有寺院和西藏地方政府为僧官和贵族子弟举办的学校。那时,西藏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

中国政府于20多年前开始在西藏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义务教育。孩子到学校上学不再是家庭的负担。他们什么都不用带,带个牙刷、牙膏就可以来上学了。截至2007年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2%,初中入学率达到908%,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西藏教育事业正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多:那些用藏语文字系统运行的手机和计算机令我们印象深刻,因为我们听说把藏语文字系统数字化很困难。

赵:的确,当初汉语适应数字技术,包括准确地制定上千的专业词汇和汉语输入法,前后用了10多年的时间。而藏语因为借助了汉语的桥梁,正在更快地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发展现代藏文的同时,在保护西藏文字和语言上政府也下了大力气,西藏自治区颁布了学习使用、发展藏语文的条例和规定,以从法律上给予保障。西藏各级政府为了大力推广学习使用藏语文,先后编写了5套藏语文教材,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大纲、教师参考书一应俱全。

奈:您现在告诉我们的和我们亲眼看到的情况真是了不起。但是,如果只有少数西方人知道这些,那也无益于纠正西方人对西藏问题已有的看法。我们已经把自己所知的情况都写入了《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我们知道,我们还会再次去那儿更多地了解西藏。

赵:不仅欢迎你们再去那里,甚至我自己也希望有机会多去那里。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乘坐火车去,对青藏铁路沿途有直观的了解,必然会有许多新的感受。

多:坐火车去是个好想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亲历西藏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