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生命随自然起承转合,健康在循环中和谐圆满(2)

和谐养生大智慧 作者:冯理达


     
  在古人看来,春夏秋冬是与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相对应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要注意这一点。
  
  春天的时候,有很多人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性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所以,春天在情志上,每天都要高高兴兴的,别郁闷。在饮食上,春天不要多吃酸的东西,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牛奶、蜂蜜、新鲜蔬菜、苹果、梨、山药等。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体内的阳气也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夏天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多汗等症状。所以夏天要注意养阳,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这时候要多吃梨。大家都知道,梨花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冬天要注重补肾,可以多吃些牛羊肉、木耳、黑豆之类的补肾食物。
  
  但是,有人可能会对这种说法存有疑问:春夏季节天气逐渐热了,怎么还要养阳,那不更热了?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反而要养阴,不就更冷了吗?
  
  道理在于,春夏时节的气候转暖而渐热,自然界温热了,会影响人体,人感到暑热难耐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即大量消耗阳气,来调低自身温度抗暑热,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天热出汗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为阴,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阳气的参与。
  
  秋冬的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自然界寒冷了,也会影响人体,人感到寒冷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调动阳气,以调高自身温度抵御严寒,从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秋冬季节阳气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
  
  所以说,春夏之时阳虚于内,秋冬之时阴虚于内,在养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所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
  
  但是,这并不表明秋冬养阴就不用养阳了,因为对于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的力量,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原动力。只有阳气的能动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它不仅主宰了人的生命时限,还确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不论何季,养阳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就要养好生机
  
  有些人在春季容易抽筋、腹泻,这叫“肝旺脾虚”。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二者是相克的关系。肝气过旺,气血过多地流注于肝经,脾经就会相对显得虚弱,脾主血,负责运送血液灌溉周身,脾虚必生血不足,运血无力,造成以上诸般症状。这时,可服用红枣、山药薏米粥等健脾养血,脾血一足,肝脾之间便平和无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